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多少名人娶日本妻:郭沫若与陶晶孙同娶姐妹花

发布时间:2016-01-01 栏目:专题 投稿:犹豫的大神

俗话说:“天堂就是美国的薪、中国的菜、英国的房,还有日本的妻。”确实,日本女子的魅力举世闻名。20世纪以来,中国名人娶日本女子的很多,举不胜举。军事学家、前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蒋方震(百里)的爱妻左梅(佐藤氏)原是日本驻华公使馆的护士长,是日本女子。在奉派看护蒋百里时,两人相互由敬慕生爱而结合。他们的女儿、钢琴家蒋英留学德国,后来成了钱学森的妻子。“名将之花”蒋百里,被誉为中国最有才的军事学家,抗战期间因劳累过度在睡梦中猝死。当时“倒戈将军”冯玉祥便在香港报纸上发表文章,想当然地一口咬定,说蒋百里是被日本妻子左梅打毒针毒死的。女儿蒋华知道这个消息,立即打电报坚决否认,澄清其事。

日本女子左梅追随丈夫蒋百里终生。为了跟从蒋百里抗日,她自行断绝了与日本亲人的一切来往,也不教孩子们说日语。蒋百里死后,她因为日本女子的身份而遭人白眼。但她一直留在中国为蒋家守寡,直到1978年在北京去世。一代文豪,成为他心里永远的痛。1892年,郭沫若出生在四川乐山沙湾镇。1914年7月,他22岁时留学日本,进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预科毕业后转入了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攻读医学。佐藤富子1895年出生在日本仙台,其父亲佐藤右卫门是基督教牧师。佐藤富子21岁那年,母亲佐藤初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富子因此离家出走,来到了位于京桥区的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与郭沫若相识,后来二人相爱。这段中日联姻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陶晶孙作为郭沫若的连襟兄弟,他的异国情缘,则鲜为人知。陶晶孙在日本帝国大学跟郭沫若一起学医,娶了佐藤富子的妹妹佐藤操。陶晶孙多才多艺。他终生研究医学,是中国现代预防医学与寄生虫研究的先驱。他在小说、音乐、美术等方面都有一定造诣,而且精通日文和德文,翻译过一些文学作品。佐藤富子的妹妹佐藤操,受过良好的教育,喜爱文艺、音乐。她与陶晶孙相识的时候,在仙台一所女子学校当英语教师。她跟陶晶孙的浪漫交往,由钢琴开始。佐藤富子后来改名为郭安娜;陶晶孙娶的妹妹佐藤操改名为陶弥丽。无论命运如何坎坷,她们一直是家庭的支柱,忠于中国丈夫,并把中日联姻的结晶--混血子女抚养成人。姐妹俩都是典型的日本式贤妻良母。

揭秘: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用半辈子辱骂鲁迅

导读:就在鲁迅去世还不到一个月,民国的文坛出来一位女作家,对鲁迅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这一骂开始之后,连续就是几十年,对鲁迅之斥骂,尚无可出其右者。她就是民国著名的美女作家苏雪林

苏雪林,名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安徽太平人,1899年生于浙江瑞安。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她在幼年时候,就极其的好动,男孩的性格很明显,凡事男孩喜欢的东西,她几乎都非常的上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丫头”。

她打小由祖母看管长大,由于祖母一直奉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去读书。直到她七岁时,才开始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开设的私塾里跟读,囫囵吞枣地背诵了《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等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之后,她就不得不辍学了。

辍学之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浅白小说,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也是因此,此女整日便埋头书海,自得其乐。后来,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十字军英雄记》等,她也都读得着迷。就是这段经历,为她后来的创作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最初对先生崇拜有加

苏雪林后来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曾是李大钊、周作人、胡适等名教授的学生。其后,她曾留学法国。回国之后,曾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了,但是当年她非常有名,与凌淑华、袁昌英一起并称为珞珈三剑客。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凌淑华、袁昌英为上世纪30年代5大女作家。

苏雪林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绿天》的时候,对鲁迅是非常崇拜的。《绿天》一出版,她就拿着书赶紧送给鲁迅。而且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上:“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版权页的留印处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现在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藏书”中收藏有这本书。“鲁迅藏书”中另外两部专著苏雪林的专著分别是:《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唐诗概论》。

鲁迅面前的苏雪林一直是以“学生”自居的,足可见其对鲁迅先生是敬重的。她还曾在在《国闻周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对鲁迅的《阿q正传》等小说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说:“鲁迅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但就在鲁迅先生去世后不久,苏雪林开始匪夷所思的向鲁迅先生的开炮,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攻击鲁迅伴其一生。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鲁迅在上海逝世了。人民大众为鲁迅举行了极隆重的国民葬,他的棺上覆盖着“民族魂”白底黑字的旗子。

鲁迅出殡的日子里,有上万民众送葬,护送灵车的队伍长达一二里长。数十里路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鲁迅先生精神不死”的声音也一直伴着他们前行。

二、用大半辈子辱骂先生

就在鲁迅逝世后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由苏雪林执笔写下的长达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公开扯起了反鲁大旗,对尸骨未寒的鲁迅破口大骂:“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称鲁迅的杂文“一无足取”、“祸国殃民”。

苏雪林还称,“鲁迅病态心理将于青年心灵发生不良之影响也,”、“鲁迅矛盾之人格不足为国人法也”,“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之大患也”“,阴险,多疑,善妒”,“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耻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眦必报”。她还攻击鲁迅的杂文“文笔尖酸刻薄,无以伦比”,“含血喷人,无所不用其极”。

“凡有报纸者,对我必有骂声,甚至还有恐吓信。”先前表示鲁迅的创作“很合我理想的标准”,现在却变成了“其文笔尖酸刻毒,无与伦比”。苏雪林鲁迅的态度转弯之急,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从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苏雪林连续写了多篇文章《说妒》、《富贵神仙》、《论偶像》、《论诬蔑》、《论是非》、《过去文坛病态的检讨》、《对(武汉日报)副刊的建议》、《论鲁迅的杂感文》等,其内容均是正对鲁迅而作,从形式到内容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苏雪林

后来岁国民党到到台湾后,由于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为讨好国民党当局,苏雪林鲁迅的态度更是变本加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不停地撰文,先后写了《对战斗文艺的我见》、《琵琶鲍鱼之成神者--鲁迅》、《新文坛四十年》等。

1966年11月,正值鲁迅逝世三十周年,台湾《传记文学》刊出她的一篇两万七千字的长文《鲁迅传论》大骂鲁迅鲁迅对贫困青年作家肖军、肖红、叶紫等的经济援助,被其骂为用小恩小惠了来笼络人心。这种过激的言论正好迎合了蒋介石当时的政治需要,因此在台湾的各种报刊媒体,大行其道。

后来苏雪林将自己“反鲁”的大部分文章结集出版《我论鲁迅》。该书出版的时后,苏雪林称“半生称这是他半生的‘反鲁’事业,……以后我不高兴再理会了”。

她在《我论鲁迅》的《自序》中谈到了出版此书的目的。我为什么要在这时出版这本集子?其一、人家想必都知道苏雪林是反对鲁迅的。“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但为什么要反?究竟是怎样反法?则好像是没有人能知道清楚。……因为这本书代表我个人对鲁迅的“观察”、“感想”、“评价”。其二、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我既是反鲁的人,也应该写一点,所以一口气竟写了一篇两万七千字的《鲁迅传论》和《我对鲁迅由钦敬到反对的原因》。其三、我见台湾论坛近年“捧鲁”有渐成风气之势,已有人呼喊在台湾重印鲁迅著作了。但我担心鲁迅偶像又将在台湾竖立起来,鲁迅崇拜也将在台湾日益推广。

三、她为何对鲁迅如此恨之入骨?

有人说是鲁迅曾怠慢过她。据说她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8年7月7日。这一天,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悦宾楼设午宴招待在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请的有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王映霞等名家。因为《绿天》的成功发行,苏雪林受到大家的热捧,就连林语堂都对她赞美有加。然而主人把她带到鲁迅面前时,她热情地伸出手,没想到鲁迅既没有同她握手,也没有寒暄,只是象征性地朝她点了点头,这让苏雪林感到非常尴尬。因此产生了忌恨之心,对鲁迅百般讨伐。

可是就因为这么个过节就造成如此的深仇大恨,苏雪林未免也太小气了。据她自己解释说“我的那几篇反鲁文字,原来从鲁迅学来,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一辈子运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他苦头,我现在也叫这位绍兴师爷吃吃我的苦头,不算不公道吧?”

对于她对鲁迅的评价,胡适曾当面对她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主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在这里彻底否认了苏雪林那种粗暴卑劣的做法,在一定地程度上维护了鲁迅

相关推荐:

慈禧的身世如何?她真的是贫苦农家女出身吗?

被误解的历史:秦朝实际上时刻关心百姓的死活

为什么很多高校都有逸夫楼?邵逸夫财富观令人动容

在古代四类人不能不能参加科举,其中有一类看了所有人都傻眼!

解密:东林党人为何会被魏忠贤的阉党轻易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