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独特风格。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德润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又名《捲春空》、《醉琼枝》。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其一:「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其二:「征战偻罗未是功,儒士偻侈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后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后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后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三叶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此调适应之题材较广。从始词来看,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欧阳炯、孙孟光、蔡申道、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词情极为婉约。欧阳文忠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元延祐本作「海南归,赠王定国侍儿寓娘」。毛本有词叙曰:「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刘尚荣按:「此节文字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所引《东皋杂录》,应系毛本妄加词叙。」龙本词叙从毛本。
王定国:傅子立注:「王定国名巩,丞相旦之孙。」刘尚荣按:「见《宋史·卷三百二十·〈王素传·(子)王巩传〉》:『巩有隽才,长于诗,从苏轼游。轼守徐州,巩往访之,与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轼待之于黄楼上,谓巩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轼得罪,巩亦窜宾州。数岁得还,豪气不少挫。后历宗正丞,以跌荡傲世,每除官,辄为言者所议,故终不显。』」
定国南迁: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冯注:「《续通鉴长编》元祐六年六月注载刘挚云:『巩奇俊有文词,然不就规检,喜立事功,往往犯分,躁于进取。苏辙兄弟奖引之甚力。然好作议论誇诞,轻易臧否人物,其口可畏,以是颇不容于人。昔坐事窜南荒三年,安患难,一不戚于怀,归来颜色和豫,气益刚实。此其过人远甚,不得谓无入于道也。』」
柔奴:龙榆生笺:「《东皋杂录》:『王定国自岭表归,出歌奴柔奴,劝东坡饮。坡问:「广南风土应不好?」柔奴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坡喜其语,作《定风波》词以记之。』『应乞与』作『教分付』。」
琢玉郎、点酥娘:傅子立注:「『琢玉郎』,言其美姿如玉也;『点酥娘』,言其如凝酥之滑腻也。」刘尚荣按:「事详《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引《东皋杂录》。」
常羡:傅注本作「谁羡」,元延祐本作「长羡」,兹从明吴讷钞本、毛本、。
「天应乞与点酥娘」句:元延祐本作「天应乞与点苏娘」,句下原校:「一作『故教天与点苏娘』。」又毛本作「天教分付点酥娘」。
尽道:元延祐本、《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作「自作」。
皓齿:傅子立注:「杜子美:『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刘尚荣按:「句出《听杨氏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三》。」
颜愈少:元延祐本、《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作「年愈少」。
笑时:毛本作「时时」。
岭梅: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岭南」。龙榆生笺:「《六帖》:『庾(Yǔ)岭上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寒暖之候异也。』杜少陵《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诗:『秋水漫湘竹,阴风过岭梅。』」
「此心安处是吾乡」句:傅子立注:「白乐天:『安处即吾乡。』」刘尚荣按:「《白氏长庆集·卷十六·四十五诗》有此句,『吾』原作『为』。又《吾士》诗:『身心安处为吾土。』」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發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前阕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發」(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發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後阕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後容光焕發,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後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後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發,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南宋·杨湜《古今词话》:其句全引点酥之语,云云。点酥因是词誉藉甚。
清·沈雄《古今词话》:然最难凑泊者此调也,亦不过记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