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所谓‘良知良能,愚夫愚妇可与及者’。至于节目时变之详,毫厘千里之缪,必待学而后知。今语孝于温?定省,孰不知之?至于舜之不告而娶,武之不葬而兴师,养志、养口,小杖、大杖,割股、庐墓等事,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然后心体无蔽,临事无失。”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孟子云:“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由耳。”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节目时变,圣人夫岂不知?但不专以此为学。而其所谓学者,正惟致其良知,以精察此心之天理,而与后世之学不同耳。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弊也。
夫良知之于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于方圆长短也。节目时变之不可预定,犹方圆长短之不可胜穷也。故规矩诚立,则不可欺以方圆,而天下之方圆不可胜用矣;尺度诚陈,则不可欺以长短,而天下之长短不可胜用矣;良知诚致,则不可欺以节目时变,而天下之节目时变不可胜应矣。毫厘千里之缪,不于吾心良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其学乎?是不以规矩而欲定天下之方圆,不以尺度而欲尽天下之长短,吾见其乖张谬戾,日劳而无成也已。
吾子谓:“语孝于温?定省,孰不知之?”然而能致其知者鲜矣。若谓粗知温?定省之仪节,而遂谓之能致其知,则凡知君之当仁者,皆可谓之能致其仁之知;知臣之当忠者,皆可谓之能致其忠之知,则天下孰非致知者邪?以是而言,可以知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明矣。知行合一之体,不益较然矣乎?
夫舜之不告而娶,岂舜之前已有不告而娶者为之准则,故舜得以考之何典,问诸何人,而为此邪?抑亦求诸其心一念之良知,权轻重之宜,不得已而为此邪?武之不葬而兴师,岂武之前已有不葬而兴师者为之准则,故武得以考之何典,问诸何人,而为此邪?抑示求诸其心一念之良知,权轻重之宜,不得已而为此邪?使舜之心而非诚于为无后,武之心而非诚于为救民,则其不告而娶与不葬而兴师,乃不孝、不忠之大者。而后之人不务致其良知,以精察义理于此心感应酬酢之间,顾欲悬空讨论此等变常之事,执之以为制事之本,以求临事之无失,其亦远矣。其余数端,皆可类推,则古人致知之学,从可知矣。
农夫雨耕陇,蚕妇乾采桑。
雨旸各有为,节物悬彼苍。
怀哉衣与食,宵昼恤流光。
矧伊丈夫子,人道立阴阳。
独禀造物秀,生而射四方。
行行少且壮,发硎试光芒。
勤心追往哲,所用何不臧。
神圣非绝级,虑以斤斧戕。
千金握抟黍,拱璧尘秕糠。
生不蟪蛄值,死与狐狸藏。
岂无婉娈时,朱颜斗春芳。
花月玩朝夕,膂力误方刚。
哲人惊拊髀,中夜起彷徨。
日昃不再中,发短不可长。
决此须臾命,刺虎奋卞庄。
万法持一心,三复慎独章。
六籍无真诀,猿狙浪登场。
亦有朱与翟,食人肆犬羊。
尼父援空空,颜生诬坐忘。
遂令西方教,乘虚逞雄强。
龂龂洙泗间,闽洛一苇航。
中启龟山氏,后先秩天常。
乾愓指心法,致儆荒与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道丧复千载,吾与点也狂。
推荐诗词古文
- 田国博见示石炭诗,有「铸剑斩佞臣」之句,次韵答之
- 岁暮
- 秋晚寓嘆六首
- 过邻家
- 昔游诗十五首
- 芜城赋
- 夜抵贞牟
- 秋日怀九华旧居
- 北山作
- 送方元相宰钱塘
- 次韵周秀实寺丞七夕三首
- 襄阳乐
- 小临海曲
- 神宗皇帝輓诗四首
- 江上值春雨
- 月夜与何子有饮梅村社赠之
- 送陈座师之岭右
- 拟古二十首
- 赞治堂赏莲次席间诸学士韵詹事陆公俨山
-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 忆秦娥 · 春暮,钱塘舟中作
- 和罗女文悼妾二首
- 和双溪五首
- 得黄山人书
- 潼川路施运判生日
- 梅花十首
- 自宝丰镇移红蕉于永阳后圃
- 范觉民輓词四首
- 自广至永丰呈熊直卿邹用之邓继高
- 和象翁绝句
- 卜居六咏
- 于潜点砦经脱忽赤右丞战地
- 主簿昨示喜雨之作末章用李文饶故事非所敢闻用韵回纳
- 嬴惠庵十景诗为邓元宇将军赋莲峯映水
- 龙州十首
- 酌定心泉
- 题达摩面壁图二首
- 自遣
- 满庭芳 · 其二用前韵并寄
- 蒋沙庄居十首
- 宿翠山
- 答仲章别后见寄
- 王侍郎挽辞二首其二
- 四月十二日白湖舆中书寄幼点
- 送彦与孙兄赴廷对
- 乙酉夏述怀二绝
- 严州
- 臺湾八咏
- 读书檯观梅
- 黄菊二十首
我爱学习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