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鸟类能认路
很早以前,人们就对鸟类能识途的本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只普通的极地燕鸥1年当中两次往返于南北极之间,其行程多达2万多公里,但却从未迷过路,尽管它行程的绝大部分是海上飞行。
与燕鸥相比,家鸽的识途本领更是众所周知的。一只信鸽无论位于何地,都能从容不迫、准确无误地飞回自己的“家”。那么,鸟儿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各国的鸟类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发现了鸟类飞行家借以辨别方向的几种“秘密武器”。太阳、星星都是它们确定航线的参照物,地球磁场则是它们必不可少的“航标”。但是,我们都知道要想根据看不见的磁力线确定航向,必须借助指南针。那么,鸟儿的指南针在哪儿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对这个问题给一个圆满的答案。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鸽子眼睛的上方发现了一小块自然界中常见的磁性物质。很可能,正是这种磁性物质充当了“指南针”的角色,引导鸽子准确地飞往目的地。问题在于:这种微小的磁性物质远不是所有的鸟儿都具备的。生物学家认为鸟儿的血液具有指南针的作用。我们知道,血液的重要成份是铁原子。血液不断地在循环系统内部流动,形成生物体内的血液环路。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一个感应圈置于地球磁场内部,那么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感应圈内将产生电动势,而且其电动势大小取决于感应圈与地球磁场形成的角度的大小。所以完全可能,鸟类的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充当了上述实验中的感应圈。鸟儿根据自己体内的某种“电流计”测出电动势的大小,并据此判断自己航向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