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盲人的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吗?

人们时常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美好的愿望——盲人虽然不幸失去了视觉,但是会从其他感觉上得到补偿,比如盲人听觉看起来就比常人敏锐。那么,这是真的吗?

最初的测试结果让人有些失望:至少从感受声音强度,或者说能够察觉的最轻声音来看,盲人并不比正常人占优势,而“盲人听觉更好”只是一种“错觉”,他们仅仅是比常人更依赖,也更善于利用声音信息罢了。

然而最近,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这种看法有了改变。通过使用扬声器阵列、音调发生器、脑电图等进行实验后,科学家发现,盲人在判断声音来源的位置时远比常人准确,几乎是“一猜一个准”。在辨别两个很接近的音调(即声音的“粗”或“尖”。男性声音低沉,音调就低;女性反之,音调就高)时,盲人也比普通人的表现要好得多。此外,在听扬声器播放同一句句子时,盲人脑电波的反应要比常人快一倍,也就是说盲人通过听觉处理语言的速度也比一般人快!

为什么盲人听觉会一再占优呢?盲人朵和常人没什么差异,所以还得从大脑找原因。科学家又对盲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惊奇地发现,他们脑中原本应该负责视觉信息处理的部分,在听到声音时居然有反应!原来,盲人的大脑不甘心这块“宝地”废弃不用,干脆派听觉“进驻”了。大脑中有更多区域负责听觉,难怪盲人虽然“目不明”,但是“更聪”了。

其实不光是听觉盲人的其他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优于常人,比如触觉。同样地,原本的大脑“视觉区”也有部分被触觉所“霸占”。而且,由听觉诱发的一些脑部活动,比如情绪反应(想象一下飞机掠过头顶时的噪声带来的烦躁感),盲人也比常人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听觉优势往往在天生或幼年失明的盲人身上较为明显。如果在10岁后才失明,他们在听觉方面得到的补偿就会减弱不少。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时存在一个“关键期”,此时神经细胞活动频繁,容易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做出调整;成年后它们会变得“懒惰”,对上述的“进驻”、“霸占”之举的“兴趣”也就减弱了。

【知识点】盲人音乐家

世界各国都涌现过很多“盲人音乐家”,人们往往把他们对声音的超凡感觉归因于丧失视觉后听觉得到了加强。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比如中国的“瞎子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等不朽名作的华彦钧,都是在成年后失明的,按照当今的科学观点,他们从这种“感觉补偿”中得益很有限。这些音乐家的成功多半还是天才加勤奋的结果。

【发散思维】根据上述“关键期”的概念,分析小儿患有“白内障”一定要尽早治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