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为什么“辣”不是一种味道?

 “辣”,是许多美味佳肴的特色之一。如果“辣”得恰到好处,食客们吃得畅快淋漓的同时,常会赞美技艺高超的厨师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味觉。如果这时候有人冒出一句:“辣不是一种味道……”恐怕没人会相信,但这确实是现代科学的普遍看法。

味觉是检测物质化学成分的感觉,起始于分布在舌表面等处的基本功能单位——味蕾。味觉是进食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告诉我们哪些东西具有营养,哪些东西摄入后于健康不利。科学家们证实,“味道”虽然千姿百态,但归根到底,可按所代表的化学刺激不同,分为最基本的五种:

食物如果富含碳水化合物,尝起来就是的。一般来讲,味总是让人愉快的,诱使人大量食用来补充能量。味代表的则是钠、钾等离子的存在,提醒我们适量摄取可以满足身体对矿物质的需要。轻度的味也常受到欢迎,因为蔬果往往具有这种味道,而且味一定程度上也和味一样与金属离子相关。然而,食物通常是腐坏的征兆,因而受到多数人的排斥。味毫无疑问很难让人接受,从起源上讲,它意味着某些植物的茎、叶、果实看来光可人,却暗藏有毒有害的生物碱,即使进入口中也应该马上唾弃。味则是许多氨基特有的味道。氨基是高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富集于鱼、肉、菌类等食品中。老饕们迷恋“佛跳墙”、“腌笃”等美菜肴,生物学原因就在于此。

味觉系统对不同味道的灵敏度是截然不同的。对的检测比较迟钝,并不代表我们对美的食物不感兴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现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不是能吃的都吃,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那是“事倍功半”。相反,味觉对代表有害物质的味实行接近“零容忍”的“政策”。一定量的味物质也许刚刚能被味觉检测到,浓度仅是其万分之一的味物质却足以让我们“不堪言”。

那么,辣“味”呢?它的任务也和、辣、一样,是告诉我们摄入口腔的东西有无营养或毒性吗?非也。所谓“辣”,其实是一种轻微的“痛”,或者说,是由分布在舌头上的、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神经末梢,对辣椒素、酒精等物质做出反应的结果,并不能指示我们嘴里的东西是否适合食用。辣的感觉甚至不需要味蕾的参与,在向大脑传递信号时,走的也不是和五种基本味道一样的味觉途径,而是更依赖于伤害性感觉传递的通路——在伤口或者黏膜处涂上辣椒末,也能产生类似“辣”的灼烧甚至疼痛感,便是明证。

所以说,“辣”不是一种味道。然而,适量的辣能使食物更加美味却是不争的事实。遗憾的是,其中缘由目前尚无定论,还有赖科学家与美食家、厨师们联手进行探讨。

【知识点】更好吃的沸腾鱼

辣椒之所以产生辣味,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辣椒素”这一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发现,辣椒素能选择性地和一种负责感受外界信号的蛋白质分子——“香草受体”结合。身体各处都有这种受体的存在。有趣的是,这种受体是“多功能”的。一方面,它能感受“痛”。如前文所述,如果痛发生于口腔,且较为轻微,就变成了“辣”。另一方面,它还能感受“热”。当受到高于43℃的热刺激时,这种受体也会活动起来,对“痛”或“辣”的感觉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所以,我们才会有这样的经验:同样一盘沸腾鱼,热的会比凉的辣好多。

【知识点】感知味道

对味道的感知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的过程,靠味觉“单枪匹马”并不足以辨别一些食物的不同,嗅觉、视觉、触觉等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如果摒弃其他感觉而只依赖于味觉,我们将不能辨别口中品尝的是咖啡还是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