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为什么大陆会分分合合?

1912,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时候就指出,如今围绕着大西洋的几个大陆,其实是在数亿前由一个超级大陆(被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破裂而分离出来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一观点才逐渐被大部分地球科学家接受。科学家发现,在距今3亿至2.5亿前,地球上的所有大陆曾经聚合在一起形成泛大陆。泛大陆由南边的冈瓦纳古陆(包括了今天的澳大利亚、印度、南极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和北边的劳亚古陆(包括了今天的北美洲、格陵兰和欧亚大陆等地)组成。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在地球历史的其他一些时期也存在类似的超级大陆,例如目前已知的最早大陆——大约30亿前的乌尔大陆,以及27亿至21亿前的凯诺兰大陆、18亿至15亿前的哥伦比亚超大陆、11亿至7.5亿前的罗迪尼亚超大陆等。在20世纪80代,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南斯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还提出了“超大陆旋回”的假说。他们认为,由于板块周期性的收敛和发散,每隔四五亿地球上的大陆都会经历一次聚合和分裂的过程。但是,目前的证据显示出各超级大陆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并没有非常统一的周期;古地理重现结果也表明,一些大陆存在的时间远远超过5亿。因此,“超大陆旋回”假说至今还没有完全被接受。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被分为诸多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顶部的软流圈上,就像碎裂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这些板块以每几厘米的速度移动。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正是板块运动的结果。那么,超大陆为什么会分裂呢?科学家认为,组成大陆的岩石并不像组成海洋的地壳那么致密,厚度也更大一些,因此它的导热能力相对较差,会像隔热层那样阻挡热量从地幔逸出。当大陆聚集在一起形成超大陆的时候,就像在地幔这个“电热毯”的上面盖了一个厚棉垫,更多的热量自然会聚集在超大陆之下。当热量不断聚集,岩石圈底部的物质变得不那么致密,就会使上覆的超大陆向上隆起并发生破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超大陆下面的核幔边界,会形成一个直径达数千千米的热物质上涌体,被称为“超级地幔柱”。在“超级地幔柱”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超大陆的岩石圈会变得脆弱,最终地幔柱会破石而出,使超大陆破裂。

大陆破裂后,破碎的部分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向两侧移动,来自软流圈的大量炽热岩浆从裂口处喷出,这个裂口就变成一个扩张中心。岩浆不断喷出,不断形成新的洋壳,新的大洋就扩张,大陆则向两侧漂移。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洋壳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大;当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克服相邻陆壳对它的阻力,洋壳就会俯冲至陆壳之下。大陆不断向两侧漂移,到了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两种可能:长时间的俯冲最终会导致中间的洋壳消失,新生的大洋再次关闭,大陆重新聚集拼合,几乎在原地产生一个新的超大陆;另一种可能,大陆在向两侧分离的过程中,大陆外部(两侧)的洋壳俯冲至陆壳之下,最终导致外部的洋壳和大洋消失,大陆在地球的另一面聚集,产生一个新的超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