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军人也能看到目标?

外界光波对眼睛产生刺激使人产生视觉,看到东西。然而,人眼对光波的感受是有限的,光波强度高于某个水平时,眼睛才能看到东西。低于这个水平,比如在黑夜里,由于光波强度太弱,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见东西。

科学家利用光电效应发明了主要部件为像增强器的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仪的前端是感光电子器件,该器件可以把微弱光波的光子转化为电子,电子在像增强器的电场中加速,以更大的能量冲击位于像增强器后方的荧光屏,使荧光屏发光。这样,就可以把微弱的光增强几千甚至几万倍。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微光夜视仪可以使军人在没有月亮的星空下看到两三百米外的坦克和装甲车。现在的微光夜视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使用一套小小的微光夜视仪,就可以看到几千米外的坦克和装甲车。

早期的微光夜视仪存在严重的缺陷。比如,如果视野中出现一个诸如探照灯和明火的明亮光源,自由电子就可能以极大的能量冲击位于像增强器后方的感光器件,导致后者烧毁。因此,在战场上可以用突然点燃油罐的办法使对手的微光夜视仪失灵。后期研制的微光夜视仪增加了一个叫作微通道板的器件,用以吸收能量过强的自由电子,防止器件烧毁。

采用红外技术也能使军人在夜间视物,这种技术最早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使用的。当时德国使用的是主动红外技术,在晚上他们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像探照灯一样射向目标,通过红外观察镜就可以看到被照射对象的图像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军人就是凭借主动红外技术在夜间观察敌方的。但随着红外观察设备的普及,一方打开红外灯照射,对方立刻就能够发觉,可抢先进行反击。所以,主动红外夜视仪后来就越来越少使用。不过,因为主动红外夜视仪的成像质量比较好,层次又分明,所以在固定设施警戒中它还起着一定的作用。

如今,红外仪器大多采用纯粹接收的被动探测方式。因为自然界的物体大多会辐射红外线,温度高的辐射得多,温度低的辐射得少。尤其是车、船、机的动力舱和排气部分,无论白天黑夜,那里的温度都会高于周围空气、土地、岩石和树木的温度。而且,红外谱段的辐射能量,也就是所谓的热辐射是相当强的,完全可以用来发现和识别目标。碲镉汞、碲锡铅等材料制成的热辐射传感器可以接收到这些热辐射,再按热辐射的强弱处理成可显示的信号。辐射较强的部分发白,辐射较弱的部分发暗,通过红外热像仪人们就可以看到物体因热辐射不均匀而产生的影像。

红外热像仪的结构其实和数码相机差不多,都是镜头与焦平面阵列的组合。但数码相机采用的是CCD或者CMOS器材,焦平面阵列工作在可见光谱段,而红外热像仪的焦平面阵工作在红外谱段。红外热像仪还善于识别伪装。在一般情况下,士兵和车辆可以用伪装服、伪装网来对抗可见光侦察工具和主动红外侦察工具。有时,甚至连多光谱侦察工具也不见得能识破这种伪装。但人体总是要发热的,车、船、飞机的动力舱只要启动就会发热,其温度甚至在熄火几小时后也会明显高于环境温度,这就很难躲过红外热像仪的“眼睛”。美军士兵中红外热像仪普及率很高。因此,在历次战争中,他们一旦发现不了目标,就会打开红外热像仪进行观察,而且往往效果奇好。在很多场合下,甚至在白天他们也直接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占尽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