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探寻贵州古朴民族节日——雷山苗年

发布时间:2016-12-29 栏目:专题 投稿:务实的舞蹈

苗年苗族民众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一个集庆祝、纪念、祭祀为一体的隆重节日,也是一个维系苗族民众族情、亲情、友情的重要节目。

苗年来历

苗族一个从事农耕稻作的民族农耕稻作是时令和季节性很强的劳作。因为稻子的种植、必须遵循清明浸种,谷雨撒种,芒种夏至要耕田耙田插秧,小暑大暑要完成一至三道薅秧等田间管理劳作,立秋处暑要准备秋收打谷工作,白露以后家家户户忙秋收,寒露霜降以后则收割必须全部完成。霜降以后,不再种植农作物,从事农耕稻作的民族进入了农闲时期。这时,时序已进入农历十月,从事农耕稻作的苗族民众已经进入了农闲时节。而农历十月,天气还不十分寒冷,还有一个二十天“乍寒还暖”的十月小阳春。于是,苗族民众选择农历十月这样的时节来过苗年,来庆祝自己劳作七个多月后获得稻谷收成的喜悦,安安心心地过个年。所以,苗年有蕴涵庆祝稻作收成的意义。

苗年的日子一般选择在农历十月上中旬的卯日。为什么要选择卯日过苗年,一是说在五千年前,苗族生活在中原一带,那时人类社会还处在部落时代,部落的头头脑脑们带领自己的民族一边劳动生产,一边还经常同别的部落打打杀杀,争夺生存的地盘。那时苗族部落的首领叫蚩尤,他带领苗族民众与黄帝、炎帝带领的部落经常发生战争。

黄帝带的部落和炎帝带的部落一直都被蚩尤部落打败。后来,炎黄所带的两个部落联合起来,苗族部落被打败了,而且苗族部落的首领蚩尤被杀害了。为躲避屠杀,苗族民众被迫向西南迁徙。经过多年的跋山涉水,苗族大部分民众逃到了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雷公山麓的苗族,就是经过四五次迁徙而在此地定居下来的。蚩尤被杀害的日子,正是农历十月卯日,所以苗族农历十月过年,就是为了纪念苗族的祖先和首领蚩尤公。因此,苗族苗年也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

苗族一个崇拜祖先灵魂和天地山水林木的民族,每一餐饭都忘不了放几粒饭和小夹菜于地上,表现对祖宗天地神灵的祭供。而在苗年中,苗族民众则必须以鸡、鸭、鱼、肉、酒和烧香燃纸祭祀它们。所以,苗年也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

从事农耕稻作的苗族,在七八个月的农忙劳作中,是没有时间走亲访友的。过年了,不愁粮食,且有酒有肉,在外打工、做事的家庭成员,无论多忙,都要回家来与家人团聚;那些荒疏日久没有来往的亲戚,都利用苗年时暇,互相往来;同寨的叔伯兄弟,在农忙中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在一起闲坐交流,趁过年闲暇,大家都能聚一聚。所以,苗年又成了亲朋团聚的节日,成了维系族情、亲情、友情的纽带。

苗年准备

苗族过年要杀年猪。而年猪的饲养,一般是在年初的清明之前开始。苗族饲养年猪,一般很少购买成品饲料,而是用自己家的米糠和自种的蔬菜、苕藤、南瓜、萝卜作为猪饲料。虽然这种饲养法将近一年才养大一头猪,可是肉质好,新鲜好吃,作腌制品后的肉香喷喷的。

苗年少不了鱼。从事农耕稻作的苗族,自古以来都以稻田养鱼。春暖花开,是鲤鱼产卵繁殖的时候,以一块放水较深的农田,把老母鱼放在田中,采来山上的蓑草丢于田中,鲤鱼产卵于草丝上。然后取有鱼卵的蓑草放在其他水田中,产生许多小鱼苗,再把小鱼苗分放各块水稻田,经七、八个月的稻禾下生活,鱼就会长到半斤左右,过年吃鱼就不愁了。

苗族过年要打糯米粑。每年,每户农家都以一块田来种植糯谷。秋天收割以后,把糯谷碾出新糯米,就可以在过年时蒸糯米饭打糯米粑了。

过年还要酿米酒、杀鸡、杀鸭、烧香、燃纸、放炮仗。

苗年流程

苗年一般都是在卯日的下午,有的寨子也在中午过,都称这为“吃年饭”。

卯日过年,而准备工作则从头天寅日开始。寅日要把糯米用水浸泡,第二天直接放于甑子里蒸熟,然后打成糯米粑;鲤鱼也必须在寅日从稻田中捉来,并在寅日晚煮好,经一晚上的冷冻,第二天便吃到冻鱼了(鱼一般掺与豆腐、黄豆等煮,其冷冻在一起,爽口味好)。

要杀猪的家庭,一般也在寅日把猪杀了。邀请叔伯邻里吃泡汤(以猪血、肠、肉混煮为一锅,放进花椒、葱、蒜、姜等作料,甚好吃,系苗族名菜之一)。

卯日,吃了中饭后,一家人便分工蒸饭、煮肉、杀鸡、宰鸭。

待到把糯米饭蒸熟,打成糯米粑;把肉、鸡、鸭、鱼煮好,炒好。由一家之主把香点好,把纸燃了,分别插在大门口、神龛、岩妈、花树,甚至猪、牛圈等该祭祀的地方,以酒及鸡鸭鱼肉每种菜肴分别拈一小点,放于点香燃纸的地方。还把一年中的生产工具如犁、粑、刀、斧等物一字排列,念念有词,呼唤祖宗、天地、山水林木等神灵,虔诚祈祷,感谢它们护佑,有一年的好收成和家庭平安,祷告它们继续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保佑家人安康、六畜兴旺。

一切祭祀完毕,祷告完毕,放一两串火炮,全家便高高兴兴地吃年饭。

有趣年早饭

苗年第二天早上吃的饭,称之为“年早饭”,是讲究而有趣的。首先“年早饭”的饭要吃得早。这个年早饭一般都由家庭的男主人来操做。因为吃年饭时,菜是做得比较多的,所以“年早饭”通常是把年饭余下的菜热一下,然后再煮一点新鲜的,再端一两碗冻鱼。备好以后,叫上全家的人都起床,洗脸洗手,准备吃“年早饭”。

与头天过年一样,吃年早饭前、仍然该点香燃纸的地方,都通通点香燃纸,仍然以鸡鸭鱼肉和酒饭分别拈一小点,祭供给神龛、岩妈、花树等。不再祭祀生产工具。然后在饭桌前,仍酹酒拈饭拈菜,点放于地下,呼唤着祖宗神灵、天地山水神灵。再抓地上的鱼肉供品,再次祷告这些神灵,虔诚地祈求它们保佑全家人丁平安康健、无病无灾、事事顺利、家庭和睦、六畜兴旺,来年田土庄稼茁壮,获得丰收。

祷告完毕,放上一串火炮,然后全家吃年早饭。

年早饭完毕,正值早上八、九点钟,这时除一两个大人在家外,余下能走动的人,都到山坡捡柴,有的则可到河边去溜达,捡来几颗河石。未进门时,捡得柴的,大声地说:“得柴来了”;捡得河石的,丢在地上叮当一响,大声说:“财宝来了”。预示着家里进财进宝。

之后,叫来叔伯兄弟,如果叔伯兄弟家中有客来过年,也一并叫拢来,摆菜倒酒,饮酒畅谈,共叙兄弟亲情和客主亲谊。这样互相邀约,一家接着一家,有的喝到下午,有的喝到半夜,人人尽兴。

苗年芦笙

自古以来,苗族芦笙作为自己民族的主要乐器,凡逢过年,都以芦笙来表达欢乐之情。一般都是男人吹芦笙,故有“男人吹笙、女人跳舞”的说法。苗寨的男子,大都会吹芦笙。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在大人的指导下,开始学吹芦笙一般学吹一两年。芦笙有长有短,长芦笙吹出的声音低沉,短芦笙高而尖细,两者一起合奏则能高低相应,大小和谐相称,悦耳动听。在芦笙场上,往往都是五、六只芦笙并排吹奏,悠扬高亢与低沉厚重协调、互应。

芦笙舞的,以姑娘妇女为主。芦笙会到高潮时,许多老年人也加入行列。

芦笙一般在下午两、三点钟开始,几个人在移动着步子吹奏芦笙姑娘妇女们则在吹奏者围圈挪动舞步。芦笙舞的舞步比较简单,按芦笙的吹奏节拍五步上前暂停半步,又继续向前,循圈子周而复始踩步子,乐此不疲。每天开始跳芦笙舞时,人都比较少,随着人们的不断加入而越来越多,开始是一圈,然后到两圈三圈。傍晚时候,老年男子也加入跳芦笙的行例,自成一圈,手拉手,与妇女队伍错开。妇女跳是甩同边手,挪步向前;男子跳芦笙舞是面向吹奏芦笙者,手拉着手,四步朝前,然后又四步退后,循环往复。

人们轮着吹奏,一排人还未吹过瘾的时候,另一排人又接着尾音吹上来。在这样的芦笙会中,会吹芦笙的人人都是吹笙者,人人又是旁观者;跳芦笙舞的人人可入圈内跳舞,又可以退出圈外当观众。没有固定的角色,没有固定的观众。

雷山苗年芦笙会,一般是举行三、五、七、九天,都以奇数为贵。每天活动,从下午两、三点钟开始,天黑才散。不管跳芦笙舞多少天,最后一天,村老寨老芦笙头们,将会准备一些酒食糯米饭给参加芦笙会的人们分享,还需准备帕子之类,分发给吹芦笙和跳芦笙的人们。

雷山苗族千百年来,千年吹一笙,千年跳一舞,庆祝自己隆重的节日,表现自己的生活,憧憬自己的未来。

苗年赛事——斗牛

农耕稻作,离不开犁田耙田,而犁田耙田,离不开牛。所以,牛是苗族从事农耕稻作的得力帮手。

耕牛,一般用于犁田和耙田。农耕稻作从早春二月的丑日开始启动,抬圈肥抛撒田中,然后拉犁下田。从农历二月中旬到农历四月末,都是牛的劳作时间。

进入农历五月以后,牛就不再忙碌。雷山苗族民众,将饲养的牛分黄牛和水牛。水牛当中的雄性牯牛,力气大,犁耙田也快,但吃的草料多,一般兄弟多的人家,都喜欢饲养水牯牛。水牯牛性好斗,所以自古以来,苗族除以水牯牛犁田耙田外,农闲中的苗族节日,如吃新节、苗年,都把牯牛拉到指定的斗牛场上打斗。一来是看谁的牛养得肥壮,二来是看谁的牛斗得狠,有互相炫耀攀比的意思。但苗族视牛如宝,爱牛如命,一般不会让牛斗伤斗死,有一套斗牛的规则。斗牛场上,人们把那些能不能斗,会不会斗,斗多斗少等情状的水牯牛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一是斗牛时要拉脚。各居住片区的自然领袖组织一批有各寨人员参与的斗牛组织。牛龄、个子、牛角宽窄相当相适的牛,才放之相斗。名牛与名牛相斗,不用名牛去斗一般的牛。每对牛打到三、五分钟,如果不分胜负,就以棕索套住牛脚,每边七八个大汉,把牛拉开。休息几分钟后,再一次相斗,如果几分钟后不分胜负,再拉开,娱乐而不让牛打累打伤。

会碰会抵打斗得激烈的水牯牛为上等水牯牛。这种水牯牛的特点是,在相斗之前,两牛一个担任抵的角色,一个担任碰的角色。要斗时让两牛相距一两百步远。会抵的牛在严阵以待,会碰的牛当看到自己的对手已经昂首等待,当其牛主一放下手中绳索,碰牛便撒开四蹄,风驰电掣,向对方狂奔而去,及至,低头便撞向对方。这时,如果抵的水牯牛力量稍弱,或一碰到就倒地,或一碰便败。如果对手是善抵之牛,它在碰牛要到面前时,能后退两步,再与之碰,然后与之展开激烈相斗,两角乒乓之声不绝。观赏的人,当看到碰牛的飞奔而去,则人人啧啧称赞,而两牛一碰,那真是一碰万人乐,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叫好之声,牛斗得飞沙走石,人呼得山摇地动。待七八分钟以后,如果没有败者,组织人员组织拉牛脚,然后又交换场地。碰的那头水牯牛又来充当抵的角色,而抵的那头又来充当碰的角色。这种善碰善抵善打的水牯牛。是牛斗的最高境界,也是饲牛主的梦寐以求的水牯牛,这是牛斗中的上等牛。

中等水牯牛则不会碰也不会抵,放其打斗时两牛距离远了它就互不理睬,所以放它们斗时要拉到几步之遥的距离才放手。但这种牛一接触,也打得非常激烈,也能脚下飞沙走石,四角乒乓之声不绝,待到拉牛脚时不灵活的人都近不了牛身。这种水牯牛斗,虽没有上等牛那样被人称赞喝彩,但观赏起来也扣人心弦,吸人眼球,让人非常过瘾。

下等水牯牛则与上中等大相径庭,当把两斗水牯牛放在一块,它们先是抬起脑壳相对而视,然后则互相把对方当着雌性,你嗅我的屁股,我添你的身上。牛主们看其不斗,于是双方用小杆子去夺其屁股,两牛则稍微抵一两角,又恢复原来状态了。这种斗牛,大煞风景,弄得观众没有兴趣,到处是一片嘘唏声和口哨声,牛主们也感觉不好意思,撺掇一会儿再打不起来,只好各牵各的牛离开场地。

以上便是上、中、下三等水牯牛在牛半场上互斗的状态。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玩法,过年为了娱乐,增加节日的气氛,他们玩的是斗牛,且只能在吃新节和过年两个节日玩,每个节日只斗一天,但年长日久,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斗牛文化。

苗年游方

可以通婚的苗族青年男女,便经常在一起以歌传情,用歌交流感情,唱歌表达爱意,这样的社交方式叫游方。在谈情说爱中所唱的歌叫情歌,苗语称为游方歌。

苗族青年男女游方,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一般在晚上,男青年们到不同宗族的女方寨子去,在指定的游方场中进行。但是,白天在游方场或芦笙场中,男女青年能毫不回避地对歌的,只有三个节日。第一个节日是在阳春农历三月子、午日的爬坡节,男女青年们能够在固定的场所公开对唱,以火辣辣的情歌向对方表达爱意;第二个节日是吃新节,苗族青年们在吃新的五、六天中,午饭过后,可以邀伙伴们一起去不是同宗族但能联姻的寨子游方场,打口哨,呼唤寨上的姑娘游方。男青年们可以就近在亲戚家吃晚饭,然后可继续与女青年们在晚上游方对歌;第三个节日就是苗年苗年节后的第二天,同寨的男青年们,可以邀约同伴,拿着芦笙,到不同宗族的其他苗寨去,如果别寨的芦笙场跳芦笙,就上场去吹芦笙姑娘跳,如果没组织芦笙会,则在游方场上打口哨约姑娘们出来游方对歌。不是上述三个节日时,男女青年如在白天公开谈情说爱唱游方歌,会受到女方寨上的人们谴责唾骂。

因此,未婚的苗族小伙们,卯日在家过年,第二天第三天赶场、看斗牛。第四天以后是他们游方节日,小伙穿新衣服,拿起芦笙,邀约朋友到别的苗寨去吹奏芦笙姑娘们跳舞。晚上跳芦笙,可以吹“讨花带”的芦笙曲给姑娘们示爱。“讨花带”的芦笙曲的含意是:“好表妹、好姑娘,你对阿哥意如何?若有意,请把花带系在芦笙上。”无意的姑娘假装听不懂,有意的姑娘则直接把自己的花带、围腰帕,甚至自己所带的银项圈系挂在小伙子的芦笙上。有真情的小伙,也相应赠给姑娘衣物,交换定情。芦笙会后,小伙们还与姑娘们对唱游方歌,情到深处,你一曲我一首,通宵达旦才分散。

苗年文化价值

苗年是雷山苗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庆祝一年劳有所获,是苗族进入农耕时代以后的庆丰收节日

苗年中,家家户户都要祭供天地、祖宗神灵、山水木石、农具,感谢它们带来好收成,带来幸福欢乐。苗年既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性的节日,表述了苗族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每逢苗年,人们即使远在他乡,也会在卯日前赶回家里,与家人团聚,与亲人过节。一年忙于劳作,少有往来的亲戚们,都将在苗年中来往相聚,饮酒唱歌,享受着家庭天伦之乐、亲友重逢之乐、族群聚会之乐。因此,苗年又是维系亲情、友情、族群和谐团结的纽带。

苗年五到七天,以跳芦笙、踩铜鼓、斗鸟为娱乐内容,说明苗年是玩乐的节日。在游方场上,青年男女都身着新服盛装,展现风采,张扬个性,谈情说爱,是重要的情人节。

苗年苗族祭祀、感恩、庆祝、玩乐为一体,雷山苗族中最隆重、最能全面体现苗族节日文化的一个节日苗族民众群体跳芦笙、踩铜鼓,男女老少同乐,充现了苗族的器乐文化、舞蹈文化;在芦笙场和游方场上,要穿自己的服饰,戴自己最美、最精、最巧的银饰,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充分展现服饰文化和银饰文化;斗牛、斗鸟,展现农耕民族在特殊环境中的娱乐文化;家族、亲朋聚会共叙情谊,整个节日之中充满了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温馨氛围。

相关推荐:

毛笔的历史沿革

2016年2月9日结婚好吗 2月9日是结婚黄道吉日吗_万年历

2015年谢土黄道吉日一览表_万年历

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谁 复活节的起源

诸葛亮真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别闹,诸葛亮你这玩笑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