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画龙刻鹄(huà lóng kè hú)的解释说明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画龙刻鹄的出处/典故
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画龙刻鹄的例子
画龙刻鹄的补充资料
画龙刻鹄
画龙刻鹄,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lóngkèhú,意思是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出自《送吴振西北游》。
成语出处
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成语典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西游记》第三七回:“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你若没有相当的聪明去调遣它,没有相当的气力去搬运它,结果只是画虎类狗而已。”《歧路灯》第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孝移微笑道:‘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