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鹜争食(jī wù zhēng shí)的解释说明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鸡鹜争食的出处/典故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鸡鹜争食的例子
鸡鹜争食的补充资料
鸡鹜争食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同“鸡鹜相争”。
汉语注音
jīwùzhēngshí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处事。
释义
鹜:鸭子;鸡跟鸭子在一起相互争夺食物,比喻争权夺利的小人。同“鸡鹜相争”
近义词
争名夺利、鸡鹜相争、明争暗斗、明枪暗箭;
反义词
澹泊寡欲、明哲保身、和平共处、退避三舍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楚怀王十分重用屈原,因为屈原读过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担任过地位很高的左徒。朝廷中有个跟屈原地位相当的大臣叫上官大夫,他非常嫉妒屈原,但又没有屈原有才华,所以总想找机会奏屈原一本。有一次楚怀王叫屈原制定国家的法律,上官大夫在屈原还没起好草稿的时候就要改动它,屈原自然不肯,上官大夫便到楚怀王那儿告状说:法令是大王叫屈原去制定的,可是屈原总是夸奖自已,他说:除了我还有谁能把这件事做出来。这明摆着是不把大王放在眼里嘛。楚怀王听了以后自然心里很不舒服,从此便对屈原有了一定的看法。后来楚国的状况每况愈下,屈原非常心痛,这都是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听信小人之言的结果,他把自已心里忧郁思愁在《离骚》里表达了出来,另外,在《卜居》这部作品中,屈原这样写道:宁与黄鹄比冀乎?将与鸡鹜争食争食乎?表达了屈原的志向以及不愿意跟那些爱争权夺利的奸臣同流合污的态度。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零二回:鸡鹜争食,终无了期,虽有文治派之徐世昌,亦奚补乎?
后人评论屈陶二人说:盖其遭时鞠穷,众芳芜秽,不欲与鸡鹜争食,故以饮兰餐菊自况,其怀沙抱石之志决矣。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所谓稳健者,狡狯万恶之官僚也;急进者,蛮横躁妄之暴徒也;而折其衷者,则又将伺二者之隙以与鸡鹜争食者也。
造句
官场上时刻都在上演着勾心斗角的故事,名利场上做一个鸡鹜争食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对。
对一个爱国主义者来说,在官场上鸡鹜争食争夺名利而不为国家大事着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