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白色恐怖(bái sè kǒng bù)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白色恐怖(bái sè kǒng bù)的解释说明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白色恐怖的出处/典故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白色恐怖的例子

鲁迅先生对于白色恐怖毫不畏惧,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白色恐怖的补充资料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形容专制社会执政者迫害政治异见人士而导致的社会不安氛围。

据说名称源于巴黎公社时期,革命者旗帜为红色,而大肆杀害革命者的政府军旗帜为白色,因此叫做“白色恐怖”。

词汇由来

白色恐怖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庇尔实行的大规模屠杀异己革命分子与保皇党人。另一说来源巴黎公社时期,革命者旗帜为红色,而大肆屠杀革命者的政府军旗帜为白色,因此得名“白色恐怖”。

来源历史

1815年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复辟后,重新恢复统治实施白色恐怖,设立军事法庭和特别法庭,审讯大批的革命者。1820年贝里公爵被刺,议会通过极端派所提议的非常措施,报刊检查加强,天主教势力重新控制文化教育大权,称为第二次白色恐怖。

1871年3月28日,身为“工人阶级实质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政府军竟然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对公社成员发动攻击。公社成员也群起反抗。因为一时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帜,公社里的一名女工于是从自己身上的红裙,撕下一块红布,作为公社的标志。从此以后,红色便引用为一切进步热情、反抗不义的阶级解放之符号。与此相对,代表反动、保守的势力,便是“白色”,而由其发动的一切恐怖镇压行动,就是所谓“白色恐怖”。

历史阶段

中国大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直至1949年败退台湾期间对共产党以及其他政治异见人士进行迫害。

1927年-1937年以及1946年-1949年的压迫“左翼”作家。

1931年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被处决。

1936年中期的七君子事件。

1946年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李公朴、闻一多被当局暗杀的李闻惨案。

中国台湾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47年发生“2·28”事件,两年后人心浮动,当局决定整肃,该年到1987年解除戒严的38年之间。另一说是1949年至1991年,当局废除《惩治叛乱条例》和《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的42年之间。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专门审问、囚禁政治犯和刑事重犯的“调查局”安康接待室内部存有大批重要档案数据。但媒体日前现场直击,发现接待室有如废墟毫无管理,包括民进党已故党主席黄信介、已故作家柏杨等在戒严时期被审问的珍贵资料竟被如垃圾弃置。

历程

1987年8月30日,“台湾政治受难者联谊总会”成立。

1988年9月27日,“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成立。

1992年,刑法100条废止。刑法100条,所谓的“言论内乱罪”,结合“动员戡乱时期”的“惩治叛乱条例”,是导致4000人被枪毙、上万人长期监禁的法源条例。

1997年9月26日,“50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进会”成立。主要诉求:1、推动平反活动。2、催促政府公布相关资料。3、成立六张犁和马场町的“白色恐怖纪念公园”。

1998年6月17日,公布制定《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条例》。9月5日设立“财团法人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基金会”,开始对受难者家属发放补偿金。

1999年,控制言论、提供文字狱法源基础的《出版法》废除。

2000年8月,台北市政府历经两任市长,设立了马场町纪念公园,悼念在此被枪杀的所有政治犯。

2000年12月,台北县政府立碑纪念“鹿窟事件”。1952年12月29日,军警包围台北县鹿窟山区,大肆围捕地下共产党人,前后四个月逮捕200多人,是50年代台湾最重大的政治案件。

2001年,修订《陆海空军刑法》,使军人也受合乎宪法的人权保障。原有四十四项“惟一死刑”修订后只剩下两项。

2001年,修订《冤狱赔偿法》,扩大赔偿范围,包括流氓。

2002年,废止《惩治盗匪条例》。2002年6月2日,长年监禁政治重犯的绿岛设立了人权碑,碑文作者是曾在此监禁12年之久的作家柏杨:“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她们被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 2003年1月11日,六张犁“乱葬岗”正式成为“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园”,对民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