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九世之仇(jiǔ shì zhī chóu)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九世之仇(jiǔ shì zhī chóu)的解释说明

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

九世之仇的出处/典故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九世之仇的例子

~,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 ★章炳麟《菌说》

九世之仇的补充资料

九世之仇

九世之仇,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shìzhīchóu,意思是指久远的深仇,一般指国仇等意义重大的仇恨,不适用于一般的私人恩怨,出自《公羊传·庄公四年》。

成语出处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评齐襄公灭纪一事,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哀公因纪候向周天子进谗言而被烹杀,至齐襄公已经经历九任国君。)

成语用法

示例

~,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

成语故事

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的故事出自《公羊传》中,讲的是西周时期纪国的国君看到齐国的国君对周天子很不尊重,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就对周夷王说:“齐国的国君齐哀公一直对您很不敬,现在您应该将他杀了,让其他不敬您的诸侯王看看,这就是不尊敬您的下场。”周夷王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将齐哀公给杀死了。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齐哀公是被周夷王烹杀的,这种死法很是残酷,史称“哀公烹乎周”。周夷王本来想用这件事达到震慑诸侯王的作用,但万万没想到适得其反,各国的诸侯王害怕自己以后也会落得齐哀公的下场,反周的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齐哀公,齐癸公之子,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在位。

齐哀公是中国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三任王吕得,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四任王吕慈母。

齐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齐癸公死后,其儿子吕不辰继承王位,为齐哀公。周懿王时,纪侯(纪国的国君)在周王前进谗言,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

齐哀公十二年(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

齐襄公即位后,在伐纪报仇方面表现得非常坚决。公元前695年,也就是齐襄公即位的第三年,齐襄公就发兵攻打纪国,纪国不得不求救于鲁国,鲁桓公出面调停,组织会盟,纪国的危机有所缓解。然而,齐襄公并没有放弃灭掉纪国的念头。次年,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和郑君子亹,纪国失去了鲁、郑两国的保护,形势急转直下。

公元前693年,齐襄公撕毁盟约,打着为九世祖报仇的旗号,再次兴兵伐纪,连下三城,驱其民而占其地。两年后,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将酅邑献给齐国,甘做齐国的附庸。

公元前690年,齐襄公派兵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

春秋三传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

后来,汉武帝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遂坚决北伐匈奴。因为汉高祖曾有“白登之围”被迫贡献金帛女子的耻辱;吕后也遭遇过匈奴致书之辱;文景两代,也都不断遭受匈奴入侵,所以,汉武帝决心复仇,解决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