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的解释说明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的出处/典故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举棋不定的例子

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 ★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举棋不定的补充资料

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汉语成语,拼音是jǔqíbúdìng,意思是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阁老大人,大敌当前,难道还可以举棋不定?”

《新唐书·郁林王恪传》:“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立别人当了卫国国君。后来,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便将儿子悼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的儿子呀,当初你的父亲一时鲁莽,驱逐了国君。现在我知道做错了,看来,只有你能帮我改正我的错误了。把卫献公接回来吧。”说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开始了复国的活动。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一定要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

宁悼子有些心动,于是和众大臣们在一起商议。

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有一个大夫说:“想十二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会很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个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就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独断专行,不听劝说,迎回了献公反而被献公用计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