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的解释说明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口耳之学的出处/典故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口耳之学的例子
口耳之学的补充资料
口耳之学
发音
口耳之学:kǒuěrzhīxué
释义
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口耳之学后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
出处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示例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
“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
用法
多用于口语,贬义
近:道听途说
反: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