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哭哭啼啼(kū kū tí tí)的解释说明
不停的哭泣。哭哭啼啼的出处/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哭哭啼啼的例子
哭哭啼啼的补充资料
哭哭啼啼
哭哭啼啼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ūkūtítí,意思是断断续续的哭泣,没完没了。出自《冻苏秦》。
成语辨析
近义词:呜呜咽咽、抽抽噎噎
反义词:哈哈大笑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由我哭哭啼啼,思量起雨泪沾衣。”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哭泣
示例
她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