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丘丈人(lí qiū zhàng rén)的解释说明
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黎丘丈人的出处/典故
《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黎丘丈人的例子
黎丘丈人的补充资料
黎丘丈人
黎丘丈人,出自《吕氏春秋·慎行·疑似》,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原文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⑵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⑶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⑷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⑸其子,曰:“吾为女父也,岂谓⑹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⑺曰:“孽⑻矣!无此事也。昔⑼也往责⑽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⑾奇鬼也,我固⑿尝闻之矣!”明日端⒀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⒁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⒂也,遂逝⒃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不韦⒄《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⒅
翻译
大梁城的北部有座叫黎丘的小山,(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村中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
注释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⑵效:摹仿、效法。昆:兄。
⑶邑:地方。丈人:对老者的尊称。之:到。
⑷道:在路上。苦之:使他受苦,折磨他。
⑸诮(qiào):责备。
⑹岂谓:怎能说是。谓:通“为”,是。
⑺触地:伏地叩头。
⑻孽(niè):作孽,这里是冤枉的意思。
⑼昔:过去,这里指昨天。
⑽责:同“债“,讨债。
⑾夫(fú):彼,那个。
⑿固:本来。
⒀端:故意。
⒁旦:白天。
⒂反:同“返”,返回。
⒃逝:往,去。
⒄吕不韦,战国时卫人,秦始皇时期任秦相,执政十年间,攻取了赵、魏、燕的大片土地,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秦始皇亲政,吕不韦因罪免职,忧惧自杀。
⒅《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纪、
八览、六论。以儒家、道家思想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是中国汉代以前政治、军事、哲学、谋略思想的集大成者。该书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点评
这则小品说明了辩察相似之物、疑似之迹的重要。
奇鬼效人出没,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事,但由此说明的道理颇发人深省。奇鬼喜欢闹恶作剧,它趁黎丘丈人醉酒的时候捣鬼,导致黎丘丈人误杀儿子这一悲剧。由于文章并非为针砭奇鬼害人而作,故主要笔墨用在黎丘丈人身上。黎丘丈人不能不说是个“智者”,他在醉酒时被模仿其子的奇鬼捉弄以后,并不急于肯定坏事是他儿子所为。他酒醒之后经询问、调查、研究和分析认定这是奇鬼干的,头脑很清楚。接下来他故意再去集市,准备遇到奇鬼把它刺杀,更见得黎丘丈人的敢于作为。这些描述从各个侧面突出了黎丘丈人的智慧。可是“假作真来真亦假”,最后他还是做了杀子的蠢事。这样一写,把疑似之物的危害性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寓言文笔平实而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对话写得相当精彩,实在当得上短篇志怪小说。文末“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一句,醒世骇俗,简捷有力,是画龙点睛之笔。《聊斋志异》描写鬼仙狐怪,文本也常发感慨,申述微旨,格局与此文很相似,如果说《聊斋》这类小说源出于“黎丘丈人”等先秦志怪寓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吧!
——曹大民
出处
《黎丘丈人》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论·疑似》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作者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归纳整理
通假字
责
责,通债,外债;如"往责于东邑人".
端
端,通专,故意,特意;如"明日端复饮于市".
反
反,通返,返回;如"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女
女,通汝,你的,如“吾为女父也”
古今异义
丈人
今常用义:岳父.文中古义:对老者的尊称;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固
今常用义:牢固,结实.文中古义:本来;如"我固尝闻之矣".
一词多义
效
(1)动词,模仿;如"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2)动词,奏效;如"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夫
(1)fū,名词,丈夫;如"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陌上桑》)
(2)fú,代词,这(些),那(些);如"是必夫奇鬼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fú,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如"夫惑于似士者"."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状
(1)名词,形状,样子;如"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若啸呼状".(《核舟记》)
(2)名词,景色,状况;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道
(1)名词,道路;如"扶而道苦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名词,道理,道义;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状语
"扶而道苦之"中的"道"是名词用如状语,修饰动词"苦",即"在路上";该分句可译为"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汝道苦我"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苦","折磨";该分句可译为"你在路上折磨我".
3.动词用如状语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中的"醉"是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归"的状语,表示"归"的方式,该分句可译为"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吾为汝父也"中的"吾"是判断主语,"为汝父"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我是你的父亲啊".
(2)"是必夫奇鬼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夫奇鬼"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之前省略主语"奇鬼",即"(奇鬼)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该分句可译为"(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
(2)省略宾语
"扶而道苦之"之中,动词"扶"之后省略宾语"之",代黎丘丈人,即"扶(之)而道苦之";该分句可译为"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3)省略介词
"其子泣而触地曰"之中,动词"触"之后省略介词"于",即"其子泣而触(于)地曰";该分句可译为"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
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往责于东邑人"之中,介词短语"于东邑人"在句中作谓语动词"往责"的状语,状语后置,该分句正常语序为"于东邑人往责";,该分句可译为"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4.被动句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之中,介词"于"表示被动,该分句可译为"老人的头脑被像他儿子的鬼迷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