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智者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的解释说明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流言止于智者 的出处/典故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流言止于智者 的例子
流言止于智者 的补充资料
流言止于智者
流言止于智者是一句成语,出自《荀子·大略》。成语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会被聪明人止息。流言,没根据的话(包括谣言、谎言、歪理邪说)经不起求证和检验。
出处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译文:滚动的珠子会被碗边那样的上坡逼停,没根据的传言会被聪明人止息。
文章题目
流言的危害性
言语是感情和思想交流的常用工具。虽然人们说出来的只是对事实的感觉印象、自己的想象,而不是事实本身;可是按照信用的一般原则,听者往往倾向于相信听到的内容。这样,流言就可能误导听者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决定、错误的行为。
“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叫庞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吗?
老虎招摇过市,魏王当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寡人不信!”
庞葱又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告诉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王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嗯,这就值得考虑了!”
“如果再有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呢?”
“嗯,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
听完魏王的同答,庞葱兜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老虎,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现在我与世子,背井离乡,去远在千里之外赵国当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无法准确了解到,说不定会有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所以为了保证世子将来能顺利回国继大统庞葱,请大王先请三个人传言大众,说我只是离开了都城,并不是去邯郸。”
魏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作人质后不久,便有人暗中中伤庞葱,说他企图拥立世子,怀有二心,图谋不轨。说得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为真,命世子归国,而庞葱不再被重用。庞葱虽然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但也难逃“众口铄金”的命运,可见流言的破坏力之大。
“曾参杀人”的故事
《战国策》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闻名,他住在费邑时,有一个同名同姓者杀了人,有人误以为是曾参所为,议论纷纷,谣言很快传到曾母那里。当时曾母正在织布,便停机正色道:“我儿不会做那种事!”不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镇定如故,不予理睬。后来又有人来说同样的话,这时曾母终于不安起来,急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走。
智者止流言
不轻易相信传言,不轻易传播传言,思考一下、求证一下,确认传言不实或者没道理,自己就自然不去以讹传讹了;在听到已被自己否定的传言时,稍加说明,也就消除了一个流言传播的途径。止流言,给真相和真理腾出时间和空间,维护社会发展,造福子孙,是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