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名师出高徒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名师出高徒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的解释说明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名师出高徒 的出处/典故

名师出高徒 的例子

名师出高徒 的补充资料

名师出高徒

用“名师出高徒”(Agreatteacherproducesabrilliantstudent)来形容诺贝尔奖坛上的师徒效应现象是再恰当不过了。本文归纳了诺贝尔奖坛上名师出高徒的基本类型,然后分析了其原因。

摘要

名师出高徒,又名:师徒效应

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人才链与人才群体崛起中的师承作用。

这种师承作用,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历史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关调查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H·乍克曼教授调查,在1972年以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医学奖金的92名美籍科学家中,有48人曾是前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博士后研究生或助手。92名美国获奖者的平均获奖年龄是51岁,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受诺贝尔奖获得者指导的人比没有受其指导的平均获奖年龄要小7.2岁。也就是说,获奖的时间要早7年。“7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

基本类型

诺贝尔奖坛上名师出高徒的基本类型

链条式

链条式又分短链式和长链式。

短链式的经典例子有:1907年度诺贝尔化学得主毕希纳,曾求学于阿道夫·贝耶尔门下,老师是比他早两年步入诺贝尔殿堂的德国著名有机化学专家。

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多次出现师徒相承延续四五代的“人才链”,这是长链式。例如:获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培养本国的物理化学家瓦尔特·能斯脱(1920年获奖),获奖后的能斯脱有依次协助培训了美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1923年获奖);当密立根进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后,又接受卡尔·安德森(1936年获奖)为他的学生;然后安德森又大力提携和热心指导了唐纳德·格拉赛(1960年获奖)。这部诺贝尔奖金师徒五代相继的历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辐射式

分为弱辐射和强辐射。

拉比、薛定锷、德拜、载尔和安德斯等获奖者都各自训练出了2名获奖者,这属于弱辐射式。

再说强辐射式。比如,发明人工放射能之父的恩利科·费米,光荣地为美国培养了6名获奖者,功盖全美洲。E·O·劳伦斯和N·玻尔各自培养了4名,能斯脱和迈尔霍夫分别培养了3名。厉害的是曾经在两代人之间培养出17名多国籍的获奖者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研究所的两位教授J·J·汤姆生和E·卢瑟福。而李比希的武林盟主地位也不是吹的,他的徒子、徒孙、曾徒孙当中好多都是获奖者。

聚焦式

这主要是说一个获奖者拜一个以上名师的。如费力克斯。布劳克就有四名得过奖的导师。

现代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19岁是在慕尼黑大学受教于著名物理学家索朱菲,22岁获博士学位。随后又到哥廷根大学进修,在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和尼尔斯·玻尔(两人都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正是在这些当代第一流大师的指教下,使本来就很善于思考和钻研的海堡森如虎添翼,成熟很快,24岁创立量子力学,26岁担任大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31岁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学金。

193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尔特·霍沃里之所以在不到30岁就成为欧洲化学界公认的名教授,也得力于两位导师的精心指导。一是曼彻斯特欧文斯大学的著名化学家帕金;一是哥廷根大学以研究掂类化学而名闻遐迩的瓦拉赫教授(1910年化学奖的得主)。

原因

诺贝尔奖坛上名师出高徒的原因

永久推荐权

在斯德哥尔的获奖讲演中,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不失严肃地诙谐地即席说了下面一段话:“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呢?我可以把这个方法告诉大家,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伟大的导师。因此我就到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去学习,在那里可以教上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的名字。”

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推荐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永久资格。因此他们对于把自己弟子中的优良人才送上选拔现场,拥有充分的巨大的影响力。

外因

已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导师,能够对弟子施加更加优良的训练,也能把他所研究领域的最先进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弟子。

同时,也能够使弟子接触到很多人,或者有时会得到一些同行在公开场合下的吹捧,这样使弟子处在有利的被激励的较易出头的位置上。

名师能够在合作研究中发挥弟子的优点和长处,常把弟子的功能模型,引导到本身力量通常不可能达到的水平。“就像一个网球新手和网球冠军进行比赛时的情况那样你好像打出了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发球。他从你那里听取了某些重要事项的报告后,十分钟后就导出了答案。”

名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名师的能力提供了足以匹敌的模范。

名师不一定出高徒,可有了名师,就比较容易出高徒。

内因

这是最基本的原因。事实上归根到底,成长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才智与勤奋。如果自己没能耐就不会被名师选中,被名师选中了的也不一定都能获诺贝尔奖。

1936年还是纽约市立大学本科生的18岁的施温格,有了跟随一个想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朋友到哥伦比亚去的机会。拉比对这两个青年进行谈话和提问,结果不是来访的发起人,而是施温格被拉比选中。拉比发现施温格虽然年龄小却具有超常的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处理技巧。1965年,施温格获诺贝尔物理奖。

名师出高徒。名师的出名,靠的是什么?是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教师的内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化为学生进步超群卓绝,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如果拿“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个标准去衡量的话,名师出高徒的教师,当之无愧称之为“名师”了。

高徒出名师。这种说法,也真有道理。教师的出名不完全靠自身的功底与能力,而是靠众多的“高......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历来为人们所公认。它有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们启发之大,是难以言喻的。

“名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缘由。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此其一。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此其二。这两大方面,就好象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如果脱离这两方面要求,也就不存在“名师”和“高徒”了。

东晋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绝,不仅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而且真正地达到了龙飞凤舞的境界。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集各家书法融于一体,终自成一脉,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书法宗师。他调教出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历史上也颇有盛名。王献之生性好强,才智过人,因此在父亲的教导下,勤练书法,即使是冰冻三尺,也不间断,直至写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学好书法,并超过了他的父亲王羲之,以此名扬天下。

世界著名的一代绘画宗师——达、芬奇。他刚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不明其间道理者,会误认为佛罗基奥无能,只不过搪塞过关而已,但行家一瞧,就会对佛罗基奥佩服得五体投地。达、芬奇日复一日地画蛋,自然也不耐烦了。这时,佛罗基奥才告诉他画蛋的真正意义所在。达、芬奇的成功,不正说明了师有方的重要和徒不怠的关键吗?

名师出高徒举不胜举,虽然各领风骚,但都证实了名师出高徒多方面的缘由,这是无可否认的。

国产电影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都市男青年阿龙热爱武术,义务带领街坊邻居进行全民健身活动。为了更好地追求中华传统武术和养生的完美结合,他踏上了一条艰苦而妙趣横生的拜师之路,不但收获了一份真情,还获得人生宝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