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七损八益(qī sǔn bā yì)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七损八益(qī sǔn bā yì)的解释说明

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七损八益的出处/典故

七损八益的例子

七损八益的补充资料

七损八益

《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学派学说。比较有名如下:

阴阳纲纪说: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

阴阳术数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这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

四象说:以古代占筮为本,根据七、八、六、九分别代表四象来阐述一个中医常识,即东方之木可损不可补,西方之水可补不可泄的中医养生原则。

房事说:以《天下至道谈》为核心,把七、八做计数解。指出房事中需要注意的几件有益和有害的情况。

炼丹说:以《周易参同契》为准,其本质源于易经和洛书对应人体筋络脏腑的情况,阐明了炼丹中的一个核心修炼概念-提肾降心,以此来解释七损八益。

生长规律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吴昆指出:“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满,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

以上是一些比较著名的一些关于“七损八益”的学说,但是还有很多相关学说在这里并未提及。

介绍

《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学派学说。

《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由于未有明确解释,导致后世有诸多猜测。比较有名的有阴阳纲纪说、阴阳术数说、四象说、房事说、炼丹说等。

其中四象说:以古代占筮为本,根据七、八、六、九分别代表四象来阐述一个中医常识,即东方之木可损不可补,西方之水可补不可泄的中医养生原则,符合河洛数理的概念。

阴阳纲纪说: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

阴阳术数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这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

其中房事说:以《天下至道谈》为核心,把七、八做计数解。指出房事中需要注意的几件有益和有害的情况。

其中炼丹说:以《周易参同契》为准,其本质源于易经和洛书对应人体筋络脏腑的情况,阐明了炼丹中的一个核心修炼概念-提肾降心,以此来解释七损八益。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的证据表示,时间上《内经》是最早提出‘七损八益’学说的系统经典。而后世又有诸多文献阐释’七损八益‘的概念,各有着重。至于是否后世的文献是否足以权威的解释《内经》这一系统的经典中提出的这一概念,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古代的智慧,而不能企图盲人摸象,窥斑见豹式的做迷信解,以免贻笑后世。

阴阳纲纪说

中医各家认为“七损八益”与疾病症状的阴阳相关,故有阴阳为纲说:杨上善《太素·阴阳》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之论,认为“阳胜八益为实,阴胜七损为虚”,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

杨氏之说以阴阳为纲将疾病症状进行了分类,强调阴阳是分析、认识疾病的关键,正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为阴阳成为八纲辨证的总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至于对“七损八益”的具体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阴胜的“数栗而寒”拆为两损,而阳胜的“汗不出而热”只作一益,有强凑七、八之数之嫌;二是与下文调和阴阳的方法义不贯通,故此后世医家各有取舍。

七损-阴胜七损为虚

一曰身寒

二曰汗出

三曰身常清

四曰数栗

五曰寒

六曰厥

七曰腹满死

八益-阳胜八益为实

一曰身热

二曰腠理闭

三曰喘粗

四曰俯仰

五曰汗不出而热

六曰齿干

七曰烦冤

八曰腹满

阴阳术数说

《类经·阴阳类》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著作《类经·阴阳类》从阴阳术数的角度,指出:“七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言阳消之渐,八益者言阴长之由也。夫阴阳者,生杀之本始也,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反之,即为早衰之由。

这里张氏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

《素问集注》

而清代著名医学家张志聪《素问集注》的观点与张介宾正好相反,他认为:“七损八益者,言阳有余而阴不足也。然阳气生于阴,知阴之不足,而无使其亏损,则二者可调。”可见两说是基于对《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从不同角度理解而成。

今人亦有从七、八脏腑之成数、在洛书九数方位图的象数位置而阐释的。这些说法认为“七损八益”反映了《内经》顺从四时阴阳诊治与养生的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观念。

房事养生学说

八益

“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积气,七曰待盈,八曰定倾。”

所谓“八益”是指八种有益于身心的男女和合之道,有益于保精、惜精、护精、固精这一养生观念的做法。

一曰治气,是指交合之前,双方先操习房中气功导引术,使其周身气血流畅,达到精气充冲,故称之为“治气”。

二曰致沫,是指收缩肛门,吞咽津液,使其阴精之气通达下部,故称之为“致沫”。

三曰知时,是指男女“神和意感”之后,选准最佳的时机进行交合称之为“知(智)时。

四曰畜气,是指交接对将背部放松,作收缩肛门的动作,引导内气下行,从而蓄积阴精之气,称之为“畜气”。

五曰和沫,是指交接时“勿亟勿数,出入和治”,“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动作徐缓,吞引津液,故称之为“和沫”。

六曰积气。是指适度交合,勿太过或不及。以积蓄精气称之为“积气”。

七曰待盈是指临结束前,静待不动,并配合吐纳运气,使其精气持盈而不泄,安静的休息以待精力的恢复。故称之为“待盈”。

八曰定倾。是指房事结束时男女双方都要使精神与体力迅速恢复其常态,以防出现损阳或伤阴之象,故称之为“定倾”。

解析:

①早晨起床,先盘膝而坐,同时挺胸直腰,放松臀部的肛门肌肉,连续做提肛运动。并用意念使内气下行,为治气。

②吞咽口中津液,臀部下垂,挺直脊背,继续进行提肛运动,用意念引内气直达前阴,为致沫。

③行房前男女互相嬉戏,以激发性兴奋,等双方性欲亢奋时,开始性交,为知时。

④行房过程中,放松背部肌肉,提肛敛气,导气下行,为蓄气。

⑤行房过程中不要急躁,不要图快,不要频繁过快地抽动阴茎,阴茎抽送时要轻柔舒缓,以激发女方的性兴奋,为和沫。

⑥行房过程中可在适当时候中断片刻,静卧或起床,平息一下精神,射精后阴茎没有完全萎软时就抽出阴茎,停止性交,为积气。

⑦行房接近结束时,不要再抽动阴茎,放松脊背,深呼吸,吸入清气,用意念引内气下行,平静地等待女方性高潮的到来,为持赢。

⑧性高潮出现时射出精液,在阴茎还没有完全萎软时就抽出阴茎离开女方,为定倾。

古人所谓的七损八益的房室养生法,首先强调事前嬉戏,使双方性兴奋都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行房,如有一方尚未激起性兴奋,则不可强行其事。其次强调房事生活要适度,不可恣情纵欲,滥施泄泻,过度消耗精力。

七损

“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所谓七损:一是精道闭塞,二是精气早泄,三是精气短竭,四是阳痿不举。五是心烦意乱,六是陷入绝境,七是急速图快徒然耗费精力。

解析:

①行房时产生性器官疼痛,为闭。

②行房时大汗淋漓不止,为泄。

③恣情纵欲,行房无度,耗绝精气,为竭。

④欲行房时,因阳痿而不能进行,为怫(音弗)。

⑤行房时心慌意乱,呼吸喘促,为烦。

⑥女方没有性欲,男方强行,汗泄气少,心热目冥,如陷绝境,为绝。

⑦行房过于急速,既不愉悦情志,于身体又无补益,耗费精力,为费。

理论参考

历代医家多以“七”为女性生理特点之数,如二七(14岁)时月经初潮,七七(49岁)时经尽;并以“八”为男性生理特点之数,如二八(16岁)时开始遗精,八八(64岁)时精尽。古人认为,性爱如果“不能用八益,去七损”的话,那人到40岁时,生理机能就会减半;50岁时,生活起居能力易衰弱;60岁时耳不聪、目不明。如果“去七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益其气”,就能防止很多疾病的产生。由于我国对房事养身并不重视,很多年轻人肆意妄为,故而得‘奇病’而不知,所以房事养生是需要关注的。

《天下至道谈》:“故善用八益,去七损,五病者不作。”何谓“五病”?“疾使内。不能道,产病出汗,喘息,中烦气乱”为其一也,即指如果急速而不控制地进行房事活动,就无法使气机通达,因而使人生病,症状为出虚汗,喘息和心烦意乱。“弗能治,产内热,饮药、灼灸以致其气,服饵以辅其外”为其二也,系指其一症候未能及时治疗,则必产生内热,此时应内服中药与外用灸法相结合的治疗,借以疏通气血,调和阴阳。

另外,还应当辅助其饮食或食疗等方法治之。“强用之,不能导。生痤,肿囊”为其三也,此段是指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勉强进行房事,也无法使气机通达,因而会造成痤疮和睾丸肿大病症出现。“气血充赢,九窍不导,上下不用。生痤、疽”为其四也,系指虽然身体健康。气血充实,但若五官及前、后二阴有所阻滞,体表组织器官不畅通,而人体上部与下部功能减退时,则可使人发生痤疮或疽病,总之“五病”系指上面所论及的出汗、喘息、中烦气乱、痤和肿橐、痤和疽五类疾病而言。

《天下至道谈》还特别指出:“气有八益。又是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唾泣流出。”这段经文是告诉人们如果不能合理地施用八益,以去避免七损,年龄到了40岁时,人体的阴气就要自然减退一半;到了50岁时,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要明显衰退;而到了60岁时,人的听力和视力就要大为减弱;如果到了70岁时,人的下部开始枯竭。上部虚脱阴津虚亏,常常眼泪和口水流出,一付龙钟老态。

生长规律说

唐代

唐代知名医学家王冰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的论述,认为七损是指女子月经贵以时下,八益是指男子精气贵乎充满,所谓“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阳八宜益,宜守不宜泄。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

明代

明代著名医学家吴昆《素问吴注》也指出:“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满,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

其他参考

著名名医丹波元简其著作《素问识》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成长阶段为益,衰老阶段为损作解,认为女子七岁、二七、三七、四七与男子八岁、二八、三八、四八共合为八益,女子从五七到七七、男子从五八到八八,共计为七损。明确提出了“七损八益”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

参考

众说纷纭

七八六九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四象,象征的道的具体表现。其中六九代表老阴老阳,七八代少阳少阴。而之所以用七八六九来代替四象,目前权威文献的解释来源于《周易》一书。解释了七八六九是从古筮中而衍生的。

但是近代,人们也把七损八益和房中术理解在一起,在中国古代房中养生文化中被提及。这一说法中的所谓七损,是指七种性生活中有损人体健康长寿之事;所谓八益,是指有益于人体身心康寿的八种做法。七损八益之说,这种房中术理论初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天下至道谈》,后世不少性学书籍多有引用。并有所发展。由于易经所言一阴一阳谓之道,男女之事,繁衍生息,不可不查。后事发展的七损八益房中术说也是立意颇有建设,在这方面对世人有一定的性卫生健康贡献。

《易传》认为“《易》乃天地准”,以《易》数为宇宙之道(规律)。七八六九的定性源于《易》是其本质,所以其中狭义的把七损八益做七件事八件事来解释的话有点牵强。另一方面毕竟中华文化中的一到九这几个数字做技术的远少于做形象比喻的。

医学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也按照《易》数与观察到的人体阶段发育特征相对号。《内经》于是提出男子以八、女子以七为阶段的发育模式。

张介宾:“七为少阳之数,女本阴体而得阳数者,阴中有阳也。”“八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八岁肾气始盛,至四八而极,此为男子的四益;女子七岁肾气始盛,至四七而极,此为女子四益——合为八益。男子肾气五八始衰,至八八而竭,此为男子的四损;女子五七始衰,至七七而竭,这是女子的三损——合为七损。

——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七损八益”

后世争论

“帝曰:调此二者(指人体之阴阳)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书中似乎没有明显的说明七损八益的内容。

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珍贵医学帛书竹简《天下至道谈》中有“七损”、“八益”房中养生术的具体内容,这是对我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天下至道谈》中所提到的“七损”,是指“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竭),四曰弗(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七损主要是指的房事交合中对人体有害的七种做法,即:在两性交接时动作粗暴,鲁莽而发生疼痛,导致五脏生病,这是“闭”(内闭);交合时虚汗淋漓,精气走泄,叫“泄”(外泄);房事没有节制,纵欲无度,气血耗竭,叫做“竭”;而“弗”是指虽然有强烈的性欲冲动,却因阳痿不举而不能进行;交合时心中烦乱不安,为“烦”;一方无性欲要求而对方强行交合,这时双方特别是对女方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犹如陷入绝境,故而叫做“绝”;当交合时过于急速,既不愉悦情致,于身又没有补益,徒然浪费精力,这叫“费”。古人用非常形象的语言说出了在房室养生中于身心有害的七种做法,若犯有上述七损之情况,则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且招致疾病,这样的解释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针对房事交合中对人体有害的七种做法,古人又提出了房室生活中对人体有益的八种做法,即“八益”,是指:“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待)赢,八曰定顷(倾)。”

这里逐一地介绍了治八益的具体做法。即:一、调治精气,二、致其津液,三、掌握适宜的交接时机,四、蓄养精气,五、调和阴液,六、聚积精气,七、保持盈满,八、防止阳痿。

性生活有愉悦情致,增强夫妻感情的作用。“七损八益”是古人在交合时遵循的法则,在性生活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七损八益”的方法来调摄性生活。对房室之事应有一种严肃性,使生活服从于养生保健这个重要原则,并通过注意房事卫生来达到预防相关疾病得目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注意相关问题,比如受风寒,酗酒,暴怒,雷雨天气等一系列不恰当情况下行房事,容易得比较难治得疾病,所以重视房事养生是很必要的。

“七损八益”房中术说是古人在房室养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性保健措施和性禁忌经验。最早提出“七损八益”房中术说的是古代医书《天下至道谈》。“七损八益”在综合性心理保健、性生理保健、性行为规范、气功导引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房室养生方法。

古代房室养生学家认为,在房事生活中,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有七种做法能损伤人的精气,如果不能运用八种补益精气的方法,避免七种损伤精气的方法,那么人到了40岁性机能就会减半,50岁生活起居能力就明显衰弱。如避免七损,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防止相关疾病能使老年人恢复健壮,壮年人延缓衰老。

但是“七损八益”还有其他学说。各家谈疾病症状以阴阳为纲说:杨上善《太素·阴阳》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之论,认为“阳胜八益为实,阴胜七损为虚”,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

杨氏之说以阴阳为纲将疾病症状进行了分类,强调阴阳是分析、认识疾病的关键,正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为阴阳成为八纲辨证的总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至于对“七损八益”的具体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阴胜的“数栗而寒”拆为两损,而阳胜的“汗不出而热”只作一益,有强凑七、八之数之嫌;二是与下文调和阴阳的方法义不贯通,故此说并不为后世医家所采纳。

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说:王冰则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的论述,认为七损是指女子月经贵以时下,八益是指男子精气贵乎充满,所谓“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阳八宜益,交会而泄精。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

吴昆《素问吴注》也指出:“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泻,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对此,张介宾《类经·阴阳类》曾反驳说:“按启玄子注此,谓女为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男为阳八宜益,交会而精泄,以用字解为房事。然经血宜调,非可言损,交会精泄,何以言益?”

实则,王氏与吴氏是将“七损八益”解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故丹波元简《素问识》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成长阶段为益,衰老阶段为损作解,认为女子七岁、二七、三七、四七与男子八岁、二八、三八、四八共合为八益,女子从五七到七七、男子从五八到八八,共计为七损。明确提出了“七损八益”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

阴阳术数说:张介宾《类经·阴阳类》从阴阳术数的角度,指出:“七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言阳消之渐,八益者言阴长之由也。夫阴阳者,生杀之本始也,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反之,即为早衰之由。这里张氏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

而张志聪《素问集注》的观点与张介宾正好相反,他认为:“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七损八益者,言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也。然阳气生于阴精,知阴精之不足,而无使其亏损,则二者可调。”可见两说是基于对《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从不同角度理解而成。今人亦有从七、八脏腑之成数、在洛书九数方位图的象数位置而阐释的。这些说法认为“七损八益”反映了《内经》顺从四时阴阳诊治与养生的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观念。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天下至道谈》明确记述了“七损八益”的内容,其文曰:“气有八益,又有七孙(损)。不能用八益、去七孙(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唾泣留(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贰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积)气,七曰寺(待)赢(盈),八曰定顷(倾)。七孙(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丹波康赖《医心方》所引《玉房秘决》之文与该文近似。可见“七损八益”有古代房中之术说,即8种有益于人体的行为和7种有损于人体的行为。虽然各家对七损、八益的具体行为的理解不一,但均强调吐纳、导引的运用,保持精气满盈、调整各自的心身状态,切忌情急倾倒为其关键。

著名名医丹波元简其著作《素问识》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成长阶段为益,衰老阶段为损作解,认为女子七岁、二七、三七、四七与男子八岁、二八、三八、四八共合为八益,女子从五七到七七、男子从五八到八八,共计为七损。明确提出了“七损八益”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