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的解释说明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出处/典故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例子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补充资料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这句话否定圣人之道,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窃钩者诛,这里的“钩”不是钩子的意思,这个指古代腰带“带钩”。

出处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钩:带钩。白话译为: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其实,庄子写这一篇文章,压根儿不是在谴责所谓的「权贵犯罪」。通篇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强调应该要「绝圣弃知」,以重返太古时代那种恬淡纯朴的境地。很明显,庄子的这篇文章,否定的是「圣人之道」。

文章中所谓的「窃国」,是指“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田成子,就是田恒,原是齐国大夫,鲁哀公14年,田恒先杀了齐简公,后来到了他的曾孙子田和,再把齐康公驱逐到海上,自立为齐侯。庄子看到这段历史,认为田恒他们一伙人所窃的,不止齐国而已,还包括建立齐国的「圣人之道」,而且最终还是利用这个「圣人之道」,来守护他们窃得的战利品。所以庄子认为,那些公认为聪明的人,把财物紧密封锁在箱子、袋子及柜子里,正好方便大盗来搬取;而「圣人之道」普流人世,适可被大盗利用来美化掩饰其为非作歹的事实,故曰:「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想想也有道理,自古「窃国」者,哪一个承认他是「窃」来的呢?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是因为「顺天应人」,不得已才逼迫后周少主退位,自己建立宋朝;元帝国忽必烈是为了「吊民伐罪」,所以灭了南宋;朱元璋高举「驱逐鞑虏」的民族大义,推翻异族统治,建立明朝。他们所做所为,不都是符合「圣人之道」吗?庄子说:有了斗斛来量米谷,就有人利用斗斛来做诈伪的事情;有了权衡来称东西,就有人利用权衡来做欺骗的事情。「圣人之道」不也是如此?好人、坏人都可以标榜「圣人之道」,如果社会上好人较少而坏人较多,则「圣人之道」岂不利益社会较少而危害社会较多?故曰:“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圣人告诫我们,不可以贪图不义之财,因此对于那些偷窃诸如腰带这种不值钱东西的人,必须加以处罚(窃钩者诛);但圣人同时也表示,要顺天应人、吊民伐罪,因此「窃国」成功的人,都可以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作借口,建立并维系他所窃得之物。始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如果说,昔时是以圣人之道治天下,今日是以法律制度定纷争,则庄子学说在今日所指出的,不正就是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吗?法律可以惩奸罚恶,是否也必定会让那些钻营的人利用来为非作歹?证券交易制度可以发展社会经济,是否也必将成为那些机巧的人诈取不正利益的帮凶?以庄子的观点,一切法律典籍、制度存在,必定是粗粒度的,且有其局限性。

事例

~,侯之门仁义存。★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