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山呼海啸(shān hū hǎi xiào)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山呼海啸(shān hū hǎi xiào)的解释说明

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山呼海啸的出处/典故

山呼海啸的例子

山呼海啸的补充资料

山呼海啸

《山呼海啸》是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08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曲波。《山呼海啸》的大意就是在一个根据地里坚持战斗的一个主力步兵连在民兵的配合下,坚持战斗,出击敌顽,发展壮大,最令人欣喜的是结尾哦。在主力配合下全歼日军一个联队以及伪军一个旅。革命浪漫主义表露的淋漓尽致。

基本信息

名称:山呼海啸

作者:曲波

图书分类:文学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书号:N/A

发行时间:1977年08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目录

一开门棒

二强敌前

三陷阵捕俘

四杀开血路

五春华儿女

六犬养武政郎

七登艾三炳

八袖内胸中

九风乍起

十莱夷山

十一出使

十二探

十三鏖战罗汉山

十四大旋风

十五石原拓智

十六出访

十七总力战

十八老政委

十九战士们

二十首战北海

二十一一日四捷

二十二八方进军

二十三老严忠

二十四鞠纯青

二十五明争暗斗

二十六闪击烽台

二十七威返

二十八哭赵松

二十九铁筒抽签

三十武装请客

三十一挤、压、展

三十二困、封、挖

三十三女兵

三十四夕谋

三十五晨钟

三十六急救

三十七破晓

三十八战车骏马

三十九集贤村

四十主力挥戈

四十一拔城

四十二攻心

四十三严任

四十四蹶起

四十五大会战

四十六山呼海啸

作者简介

曲波,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风仪区枣林庄)人,1923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父亲当过染匠,后失业归农。曲波只念过五年半私塾。13岁失学在家务农和樵采。他少年时代曾熟读了《说岳全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

1938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东地区作战,曾任连、营指挥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部队开赴东北作战。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大队和团的指挥员。他曾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进行了艰难的剿匪战斗。在参加解放东北的战争中两次负重伤。1949年到海军学校任领导工作。1950年他转入工业建设战线,先后在工厂、设计院及工业管理部门担任领导工作。1955年他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57年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该书出版之前,1957年2月,《人民文学》以《奇袭虎狼窝》为题,选载了《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夜审》、《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破天险奇袭奶头山》六章。1958年6月《奇袭虎狼窝》被译成俄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在苏联塔什干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时,该文是带去的文学作品之一。《林海雪原》先后被译成英文、(苏军事文艺出版社1959年)、俄文、日文(日文有冈本隆三出版社(1961年4月15日)和平凡社(1962年)两个译本)、蒙古文、朝鲜文、越南文(1959年)、挪威文(1976年)、阿拉伯文(1976年)。曾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多种文字,也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和京剧等该书国内多次印刷,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13.60万册。小说曾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上映上演。电影《林海雪原》和根据小说改编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影响很大。。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1959年至于962年他先后完成了《山呼海啸》和《桥隆飙》两部长篇小说的初稿。他还创作了反映工业建设题材的敌小说《热处理》、《争吵》和散文《散观平武》等。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10年里,曲波遭到打击迫害,身心受到摧残。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坚持了文学创作并写了20多万字的自传。1977年重新出版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长篇小说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山呼海啸》于是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该书出版前,《人民文学》1961年5月选载《不速之客》一节;《解放军文艺》1959年12月选载《开门棒》、《屠由网下》、《龙身揭鳞》、《杀开一条血路》4个章节;1960年1月选载《木舟沉军舰》一节;《北京文艺》1960年1月选载《女县长》一节。

反映战场行医、火线办院,描写部队医务人员生活的长篇小说《戎碑》于1977年6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初版。出版前,曾由《山东文艺》1977年6月、7月选载。出版后被译为朝鲜文。后小说《桥隆飙》于1979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出版前,《山东文艺》全文连载;《解放军文艺》1963年选载过《三古镇》、《见面礼》、《一夕观》、《不留神》、《走狂飙》、《飞车骑》6个章节。《桥隆飙》总印数据不完全统计为150万册。

曲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受到打击和迫害,他即将发行的《桥隆飙》被红卫兵视为毒草而烧毁,直至文化大革命后才得以出版。曲波晚年多病,未能完成他构思长久的几部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