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太上忘情(tài shàng wàng qíng)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太上忘情(tài shàng wàng qíng)的解释说明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太上忘情的出处/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太上忘情的例子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清·林觉民《与妻书》

太上忘情的补充资料

太上忘情

太上忘情——道家哲学。

"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老子想尔注》:“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太上老君。”

基本信息

〖拼音〗tàishàngwàngqíng

〖词素解释〗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

太上忘情

言不语:众生听令,身不动:天地俯首。以无情化大爱。

昔日盘古受命开天,宁死无悔。虽对自己是无情,但对苍生则是大爱。太上忘情,自是开辟造化之情。

故而《道德经▪道篇▪第七章》有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理解1

先秦道家典籍关于忘情的叙述,《亢桑子·贤道篇》“问乎亢仓子曰;吾闻至人忘情”。  亢桑子答:“时之阳兮信义昌,时之默兮信义伏。阳与默、昌与伏,汩吾无谁私兮,羌忽不知其读。夫运正性以如适,而物莫之应者,真不行也。夫真且不行,谓之道丧。道丧之时,上士乃隐。隐之为义有可为也、莫可为者也,有可用也、莫可用者也。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故莫可用者也。”

出处理解2

王戎: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老君。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照原始的解释,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

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忘情也是如此。

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

晋朝王戎死了儿子,他悲不自胜。他的好朋友山简去看他,说何必如此。他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段话重点不但在‘圣人忘情’,更在‘最下不及情’,‘最下’就是三流的、不入流的人,这种人对情一片号啕,全无抑制、转化与升华的修养。结果,情就沦为恶形恶状化。

王戎说‘最下不及情’,就是指这种水准的人,‘最下’是全无格调的,连情字都不足语也。‘太上忘情’的范围是广义的,当然也包含男女的爱情在内。我总觉得,在爱情的离合上,尤其在离别、分手时所表现的,最能看出一个情人的水准。

晋朝王戎的忘情论,认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有别于‘太上忘情’、‘圣人忘情’。

此正所谓: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

示例

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也同“最上忘情”,如:陵越游戏《古剑奇谭》:“最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圣人不为情感所动,得情忘情,超然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