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天若有情天亦老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天若有情天亦老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的解释说明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出处/典故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例子

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补充资料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一个诗词名句,出自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亦有引用此句。

词语释义

【拼音】:tiānruòyǒuqíngtiānyìlǎo

【解释】: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事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万俟咏《忆秦娥》:“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语源探究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以求下联。

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长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宋代的孙洙亦在《何满子·秋怨》里用过: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减字木兰花》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宋代身兼豪放婉约两家之长的大词人贺铸贺梅子曾在其代表作之一《行路难/梅花引》引用过。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传承:

1、《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2、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刚出,惊动四座。此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

3、《忆秦娥》·宋·万俟咏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

4、《河满子·秋怨》·宋·孙洙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

5、《减字木兰花》·宋·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

6、《行路难/梅花引》·宋·贺铸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7、《木兰花其一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贻山中二三子》·金末元初·段成己

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

……………………………………

8、《蝶恋花》·元好问

过眼风花人自恼。已□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

9、《寿阳曲·酒可红双颊》元初张弘范

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

10《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十首)》·明·孙蕡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此声肠断非今日,风景依稀似去年。

……………………………………

11、《金缕曲为藏山题画》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

12、《玉楼春其十》·清末民国初·程颂万

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

1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近现代·毛泽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14、《题沈本千西湖长春图卷》·近现代·施蛰存

从今不老即年轻,正须妙达南华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

……………………………………

赏析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行路难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⑴,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⑵,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⑶。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⑷。

茂陵刘郎秋风客⑸,夜闻马嘶晓无迹⑹。

画栏桂树悬秋香⑺,三十六宫土花碧⑻。

魏官牵车指千里⑼,东关酸风射眸子⑽。

空将汉月出宫门⑾,忆君清泪如铅水⑿。

衰兰送客咸阳道⒀,天若有情天亦老⒁。

携盘独出月荒凉⒂,渭城已远波声小⒃。

后来被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化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说,假如上天有情,那么他见证了人世间这么多的兴衰悲欢,也会因感慨而变老.李贺用这句表达了他对他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骨子里已少了无奈!这句诗很巧妙,用反证,间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怀!而"月如无恨月长圆"是改编的句子,是说月亮如果没有感情也就没有阴晴圆缺。

名句之外

李贺之佳句,为何于一千二百年间,竟惹众多钟爱诗词之人为之努力辛苦?

千二百年来,众心共鸣之声不断。“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李诗之中,是一种穷困潦倒、命途多舛的无奈,于词欧之中,是一种离愁别绪的高雅凄美,于孙词之中,别绪离愁有增无减,于毛诗之中,则又化为胜者王霸之气。共同之处,皆因一个情字未了。

因为有情,梁与祝却将“今生缠绵意”报于“来世蝶双飞”;因为有情,陆游与婉君,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为有情,虽贵为天子,却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若有情,天亦会老;月若无恨,夜夜常圆。对美好的期望,世人期待能地老天荒。然而,因为有情,人世间空洒落多少离人泪?以我十分情深,换君几许回眸?

于是,晏殊在《玉楼春》词中写道: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清之才子纳兰亦道“情到多处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随后的魏子安在《花月痕》中感叹“情到尽时转无情,无情更比多情累”;及至当代,萧逸之武侠片《甘十九妹》片尾曲《多情总比无情苦》更用歌声对“天若有情天亦老”作了最好的现代诠释——“如果来生还是今世的重复,纵然多情要比无情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虽然才人们明了无情与多情之别,却依然未有获得最终的解脱。因为失却了维系个人精神至上感情,生命亦将黯然无色。有情乃至多情,个中虽有几多无奈,怎知不为一种追寻而不得的美丽?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有情天未老,无恨月常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君憔悴又何妨?

传统对句

石曼卿对句如下:

出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对句:月如无恨月常圆

作者简介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