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忘恩背义(wàng ēn bèi yì)的解释说明
忘掉他人对己的恩德,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忘恩背义的出处/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忘恩背义的例子
忘恩背义的补充资料
忘恩背义
忘恩背义,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gēnbèiyì,意思是忘掉他人对自己的恩德,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出自《汉书·张敞传》。
成语辨析
【近义词】:忘恩负义
【反义词】:以德报怨
成语出处
《汉书·张敞传》:“背恩忘义,伤化薄俗。”
《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谴责。
示例
《晋书·忠义列传》:“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记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背义,至以怨报德。”
宋·赵善璙《自警篇·器量》:“唯韩魏公不然,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辞和气平,如道寻常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一回:“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显得我们忘恩背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锺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