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xiǎo guó guǎ mín)的解释说明
国家小,人民少。小国寡民的出处/典故
《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小国寡民的例子
小国寡民的补充资料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读音xiǎoguóguǎmí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政府小,不轻易劳役人民。
解释
指政府小,不轻易劳役人民。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举例造句】则虽弊精神,劳思虑,而不足以理小国寡民,况任天下之重乎?(宋·陆游《静镇堂记》)
出处原文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国家首先要珍视人民,这样有人民不是被用来作奴隶,也不是被武装起来去打仗,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因为没有人要远走他乡去避难,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生产到多到没有地方要陈放它。因为没人用它去打仗与消耗它。让百姓恢复天真善良的纯朴本性。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人人恬淡寡欲,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即使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鸣狗叫的声音都混在一起,却从来不发生战争与摩擦。
《道德经》为远古华夏语录体著作。《道德经》第八十章是为小国设计,为小国提供自处的一个方案。但是它更多的是为大国,比如《道德经》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然后接下来有好几章都是为大国。《道德经》不仅谈小国、更多的是谈大国。小国、大国老子都提供了方案。
作品解读
对“小国寡民”(第80章)的解释,近代学者一般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解为实指,即国家小,人民少。秦汉时期的河上公则不这么看,其注解说:“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示俭约,不为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这就是说,“小国寡民”不是实指,而是以之为小,以之为寡,实则国大民多。 对“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释,所谓“什伯人之器”,异解颇多。河上公将此文分为两句,断句读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注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征召夺民良时也”。认为老子主张统治者要行清静之治,不能扰动百姓。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xggm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