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的解释说明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必信,行必果 的出处/典故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 的例子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言必信,行必果 的补充资料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bìxìn,xíngbìguǒ,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成语解释

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出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原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争议探究

这句奇怪的话争议历来是比较大的,也是让后代儒家学者费解的。

首先,这里的小人是被否定。《论语》反复强调,小人是反面教材:

子曰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日:唯小人与妇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怒。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世儒家,据我所知是以宋代以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先生们他们的解释:

原文是:

朱熹集注:使,去声。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弟,去声。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行,去声。硁,苦耕反。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矣。筲,所交反。算,亦作筭,悉乱反。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

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子贡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朱熹说:小人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不害人、不害己,故圣人犹有取焉。

朱熹的这个误导,让其后所有的解释,都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小人也可以言必行、行必果。

如果孔子活到朱熹那个时代,朱熹应该挨板子。

结果后来越传越玄,到了当今,就说孔子的意思是:诚实直率的人“是认死理的人,是低一档的次人才”。

说话要分场合,懂规矩,看情况,人不能总说实话。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刚好是说的这种行为,不过从动机看,对该段文章进行粉饰多是出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一种民族自尊,忠诚于儒家的表现,是富有好的一面,进取心理的反应。

那么先看看墨家如何理解这句话:

《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符节为,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这里墨家已经把言必信,行必果理解成为,信,信任,果,果然。墨子那个时代,这个观点可能已经占主流,也可能是墨子独创,他认为是言与行的一致。说话必定会去做,言与行一致这种人,表里相符就是诚信。

再回过头来看看孔子说话的根本意思:

子贡问孔子:“怎么才能称得上士?”,孔子回复:“言必信,行必果,这种人是完全不足取的次之又次的人”

只比“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尘埃一样,微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稍稍强那么一丁点儿。

那么这句话里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

子贡曾对吴王说过:

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原来,春秋时期,士指的是习武的中产阶级。言信行果,是对这一阶层的一个要求。

言必信特别指仁者不穷约,而行必果,又专指勇者不避难;这是对一个好战民族,普遍存在的道德遵则。

在诗经有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对勇敢的治国,甚于勇敢的于野兽作战作了非常生动而形象的描述.

为什么孔子会说这句话?重点是在行必果上。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子路勇敢,孔子却说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像子路那样,只怕是不得好死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由此可见,孔子未必认为诚实是不可取的。

到了孟子,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读解

在《论语·子路》当中,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以上是正统的说法。这里就成为,善意的谎言也是诚信的开头,也许孟子本人太热爱孔子了。所以为了神圣化自己心中完美的形象,就把孔子的缺点也当成了优点。后世介于孟子亚圣之权威,又有司马迁对一诺千金的季布的称赞,也就始终没有脱离这个怪圈。把孔子的意思也好,理解也好,都是站在错误的角度观察。结果宋明理学,心学为了圆这个错误之上又加上错误的理解,系统性编织。编织不存在的东西就需要盖住真正的东西。

孔子的真意思是:不要勇敢,抄两段文字,作为佐证。

如选择题,考生不看清题目,就“踩地雷”,结果倒扣几分。实在划不来。

后世却说是,不要诚实。

对于没有把握的判断题,考生既可以坚持“谨慎原则”,也可以选择“冒险”。

一个是个人素质,性格原因所致。另一个则是品行,道德原因所致。

注释

①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

②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③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所谓“君子”与“小人”,其实是两个有着多种含意的概念。最早是指等级,后来又指品级。“君子”其实就是“君之子”。君,可以是国君,也可以是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嫡子,甚至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君”。君的儿子就是“君子”。“君”和“君子”(君之子)属于“嫡传”,因此也叫“嫡系”,又叫“大宗”。不是“嫡系”的,就叫“小宗”。“大宗”为君,其子为“君子”;“小宗”为臣,其人为“小人”。所以,小人不是坏人,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小宗之人”。这是等级。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称不上君子,只能称作普通人。有智慧的人只做最聪明的,不做“最对的”。

翻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乙、孔二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另一种解释

原文释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其实纵观全文,这个评价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两种人才逊色得多,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当代官员),那还是强很多的。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拼音代码】:ybxg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反义词】:背信弃义

【用法】:作宾语、主语、分句;指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