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玉不琢,不成器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的解释说明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玉不琢,不成器 的出处/典故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 的例子

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玉不琢,不成器 的补充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指的是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成语解释

【成语】: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bùzhuó,bùchéngqì

【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成语典故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

虽(5)有嘉肴,弗(6)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8)也。《兑命》曰:“学学半(9)”其此之谓乎!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注释

(1)本节选自《礼记·学记》。

(2)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

(3)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兑命》。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4)念终:始终想着。

(5)虽:即使。

(6)弗:不。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长:促进。

(9)学学半:前一个“学”字音xiào,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

读解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学家洛克的“白纸说”切合实际一些。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天生来像一张白纸,后来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便在白纸上画出了各种图画。

玉石同白纸显然不一样的。白纸什么都没有,而玉石则包含了潜在的有用成分和价值。白纸上的痕迹是外力机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则是让他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儒家的学者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不像白纸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确定了这个大前提,剩下的问题便是开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是具体的操作方式的问题。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拼音代码】:ybzq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借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