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玉楼赴召(yù lóu fù zhào)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玉楼赴召(yù lóu fù zhào)的解释说明

文人早死的婉词。

玉楼赴召的出处/典故

唐·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玉楼赴召的例子

忽听见里面一片哭声沸腾起来,却把个文园病渴的司马相如,竟做了』的李长吉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玉楼赴召的补充资料

玉楼赴召

玉楼赴召,汉语成语,拼音是yùlóufùzhào,意思是文人早死的婉词。出自唐·李商隐《李贺小传》。

成语出处

唐·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死。

示例

忽听见里面一片哭声沸腾起来,却把个文园病渴的司马相如,竟做了』的李长吉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成语典故

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他少年时便才华出众,自负能有远大前程,与大诗人韩愈有诗文交往,韩愈劝他举进士,但忌害李贺才名的人借口李贺的父亲名李晋肃,李贺举进士就是犯讳,因此李贺终生没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个奉礼郎的九品小官。李贺体貌细瘦,大鼻子,两眉相连,指头长,由于遭遇坎坷,仕途失意,便全心全意作诗。他每天与朋友一起出游,总是带上一小奴,身背破锦囊,每当想起一个佳句,便写下放进锦囊中,回家后再续成整篇,创作十分勤苦,他母亲曾经心疼地说:“这个孩子非要吐出心才算完。”李贺的诗独成一家,称为“长吉体”,并且由于他写诗务求奇求新,所以有“鬼仙之词”之称,李贺也被称为“诗鬼”、“鬼才”,死时才二十七岁。相传李贺临死弥留之际,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天神骑着赤龙,手持玉版来迎他升天,李贺下床叩头,推说自己母亲年老,需要自己赡养,不能走啊。天神笑着说:“天帝刚刚建了一幢玉楼,想召你去写一篇记,你怎能不去呢?”一会儿,李贺便辞世了。后来人们便用“玉楼赴召”指有才华的文人的死亡。

浅析李贺“白玉楼”传说

中唐诗人李贺天资出众,文才称绝,然其不幸早逝令人唏嘘不已。但其临终留下的“为天帝记白玉楼”的美丽传说为其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留下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这个传说不仅使得其家人和友人心中得到一丝宽慰,也提高了李贺在后代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在这个传说中他并不是死去了,而是被天帝征召上天成仙去了。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和张读的《宣室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贺在临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使者,乘着一条红色的龙,手持一板,板上书写着奇怪的上古文字。使者称奉天帝之命来传召李贺,要他上天为新落成的宫殿“白玉楼”(或称白瑶宫)写一篇记。李贺一边哭一边说自己的母亲年纪老了,而且身体不好,因此不愿意上天。使者安慰他说天上的生活十分安乐。过了一会儿,李贺气绝,同时他的居所窗中冒出烟来,还可以听到车辆行驶的声音和管乐的声音,李贺升天了。李贺死后,他的母亲十分悲痛,有一天梦到李贺来到面前,告诉她说自己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感到十分难过,但现在是奉天帝之召上天,居住在天帝专门建造的凝虚殿中,负责撰写诗歌,非常快乐,请母亲不要挂念,然后就离开了。李贺的母亲醒来之后,觉得这个梦很不可思议,从此哀痛也缓解了许多。

后来宋代刘昌诗《白玉楼赋》、高似孙《白瑶宫》等都有类似记载。在民间,这个神奇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在同时代的众多诗人中,为何单单在李贺身上出现了这样的升天传说呢?从宋人刘昌诗的评价中也许可以了解其中的原因,他在《白玉楼赋》中说道:“观贺诗清峭,人物超迈,真神仙中人,跨赤虬去,当是高仙无疑。”由此可见,在当时和后世人的心中,李贺具有高于常人的才能和气质。另外,不可忽略的是,这个传说在展现了奇幻的升仙情节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情节,那就是李贺对于母亲的孝。从因为母亲的缘故推辞上天的机会,到因为挂念母亲而特意托梦,都表现出了李贺的孝。中国的历朝历代,无论奉行哪一家的理论主张,“孝”都是人伦之本。对于孝的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故事、传说的广为流传而一再强调。既有非凡的文才,又有诚挚的孝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李贺无疑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形象,因此他死后可以跨越“鬼”的界限而成为“神”、“仙”。尽管鬼与神在最初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根本的不同,相对来说,神的本领比鬼更大些,但两者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这种差异被后人逐渐扩大。通常来说,人死后皆能成鬼,而神则是要符合特定的条件才能够达到的高度,是受人们敬奉的。对于李贺来说,他能够位列仙班的条件就是他非凡的艺术才能,以及无瑕的人格。同时,不能忽略的是,李贺在诗歌创作的内容上包含了大量神仙鬼怪题材,风格上也趋近幽深奇峭,这也就让后人更容易将其和超自然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与之情况相似的是,在李贺之前创作大量游仙诗的著名诗人李白也有着“谪仙”的称号。  在原始人类的朦胧认识中,生前威力巨大的人,死后的鬼魂也一定是有威力的。为了自身生存的安全,他们就把这些人神化,作为可以依托的保护伞。这种原始信仰为后世造神运动中的人成为神的现象打下了基础。于是,许多像老子、李贺、孙思邈、鲁班这样拥有非凡智慧或一技之长的人物便被不断塑造成神仙,得到人们的敬仰和膜拜。  再进一步说,原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生存,而神话是先民求生本能、求生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求生幻想和求生理性的产物,原始先民总是不肯接受客观现实,他们总是在探讨无限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宗教神话的主题是求生主题。而“求生”不仅是原始神话的主题,也是农业文明产生以后甚至阶级社会所有神话的共同主题。在这样的神话中,人并不因为肉体的腐朽而消亡,而是转而在灵魂层面得到了一种升华。在没有苦难的天堂中,人得以复活,得以享受至高的快乐,完成在人世所未能达成的心愿。如前文所展示的那样,在人间壮志难酬,英年早逝的李贺,受到了天帝的重用,人世的一切不如意在天堂中得到了实现。  这样以享乐为最终结果的登仙很常见,我们在阅读古代神话著作时,经常会见到“仙话”这个词,特指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很久以后,由于受了原始宗教神话的影响,为了享乐的目的而升天成仙这类神话故事,如刘晨、阮肇成仙,萧史、弄玉成仙等等。这些神话往往和人为宗教如佛教、道教有复杂的关系。这就要谈到这则神话传说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白玉楼”。无论是被称作“白玉楼”或者“白瑶宫”,其中的主要部分都是玉。在原始时代,玉石就作为蕴含着精气的神物被崇拜着。在以玉祭神、通神的同时,人们还将仙界描绘成充满美玉的世界。道教出现以后,“玉”又服务于神仙信仰,成为神仙道教中人类及其灵魂幻化成仙的重要媒介之一。甚至服玉之风一度大盛,就如同古希腊妇女相信通过服食一种叫做“乳石”的石头能够产生丰富的乳汁一样,人们相信通过服食玉石能够吸取其中富含的精气,以这种方式修道就能成仙。这种近似于“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的行为是原始巫术观念在文明世界中的遗留。不过到了唐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服玉对于身体的危害,不再从事这样的活动,不过,玉与道教神仙信仰的密切关系并不因此疏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物质文化高度发展,唐历代帝王在享尽人间富贵的同时,又无限追恋现实生活,幻想长生不死,道教宣扬的延年益寿甚至得道升仙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上行下效,一时蔚然成风,文人士大夫自然也是这股风潮中的重要一环。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李贺与道教的直接联系,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加之以原始思维的浮现和李贺个人的性格特点,出现这样奇幻而美丽的“白玉楼”传说也是在情理之中。

成语辨析

【近义词】:地下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