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的解释说明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出处/典故
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例子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补充资料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目光短浅。【出处】: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基本信息
【成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拼音】:zhǐjiànshùmù,bùjiànsēnlín
【解释】: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眼光短浅。
【出处】: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近义词】:一叶障目、目光短浅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详细释义
毛泽东矛盾论中引出两种宇宙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而此句便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即用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此观点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初期的唯物论,也是形而上学的。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的支持者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亦如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可以理解为形而上学论者把所有树木都统一化,只承认其一个共征,忽视每个个体客观特异性与可变性,是以片面地得不到对事物全面的认知。
反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乃唯物辩证主义论点,说明物质世界存在着普遍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其它的事物联系着,不是这一事物变化的原因,就是那一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这一运动的一个环节,就是另一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互为存在和发展的的条件。这种普遍的联系,使人类社会、地球、乃至浩瀚无垠的宇宙,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无数偶然事物的简单的堆积。)
近义词: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意思:这是一句民谚,意思指的是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