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的解释说明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海桑田的出处/典故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沧海桑田的例子
~,谓世事之多变。 ★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沧海桑田的补充资料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汉语成语,拼音是cānghǎisāngtián,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出自《神仙传·麻姑》。
成语解释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示例
唐·储光羲《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明刘基《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沧海”一词公元二百年前就见于许多名著中,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桑田”一词则来自道家词汇,古谓一地名,亦谓一星座之称。
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
成语故事
原文
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蔡脯行之,如柏实,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
释译
汉桓帝时,神仙王方平下凡到蔡经家里……一会儿麻姑也到了,蔡经全家都见了她。这是个好姑娘,年纪十八九岁左右,在头顶上梳个发髻,其余的发下垂到腰部。她的衣服有彩色的花纹,但不是锦绣绸缎,光彩耀眼,无法描述她的形态。她进来拜见王方平,王方平也站起来迎接她。坐好后,麻姑招呼送上随身带来的食物,都是金盘玉杯,饭菜大多是各种花果,香气散布在室内外;接着分肉干给大家吃,样子象柏实,说是麒麟肉干。麻姑自己说道:“从上次接见以来,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仙岛,见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计算时间大约才过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丘陵和陆地吗?”方平笑道:“圣人都说,东海又要干涸,行将扬起尘土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