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鼎足之势(dǐng zú zhī shì)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鼎足之势(dǐng zú zhī shì)的解释说明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鼎足之势的出处/典故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鼎足之势的例子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然后可图中原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鼎足之势的补充资料

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汉语成语,拼音是dǐngzúzhīshì,释义为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成语用法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0一回: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陈、卫二国方睦,若与郑成鼎足之势,亦足自固。”

成语寓意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