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断发纹身(duàn fā wén shēn)的解释说明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断发纹身的出处/典故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断发纹身的例子
断发纹身的补充资料
断发纹身
断发纹身,成语,出自古文献,读音duànfāwénshēn,即是剪短头发、身上纹图案之意。
习俗
"断发"即是剪短(修剪)头发。文献《史记》、《汉书》都曾记载,《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左传》哀公七年说: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
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建立勾吴王国,断发文身,与民并耕,主动融入当地社会。《越世家》育越之先世封于会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是说禹之后裔到越地以后,从民所俗。《汉书·地理志》也有相同记载,但却对断发文身之俗增加了功能解释。《淮南子·泰族训》对文身的解说是“剂肌肤,馋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纹身
先秦时期古越人居住的地区在南方,该区温热潮湿而多蛇害,他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将蛇作为重要的图腾崇拜,在人体上刺染蛇纹,免遭水中动物的袭击。古越人视蛇为“己类”,视蛇为祖宗来崇拜,文身是把它当做标志的一种手法。此外,由于干越人长期生活在气候炎热、多江河湖泊的楚越水乡,于是断发,以便游泳;文身,以避蛇虫之灾。这恐怕是干越人断发文身的最主要原因
记载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
《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断发文身,以象麟虫。”
《善哉行》(汉·曹操):“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史记·赵世家·正义》记越人文身之法“刻其肌,以青丹涅之。”他们不梳冠,头发是剪掉的;文身是用矿物、植物的颜料在身上画些图案。黄淼章认为,对于这种习俗向来有种种解说,如美饰说、尊荣说、巫术说、图腾说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