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阿谀取容(ē yú qǔ róng)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阿谀取容(ē yú qǔ róng)的解释说明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阿谀取容的出处/典故

汉·杨秉《奏劾侯览》:“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褎举,以报私惠。”

阿谀取容的例子

且王驩等~,蔽贤窃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阿谀取容的补充资料

阿谀取容

阿谀取容,汉语成语,拼音是ēyúqǔróng,意思是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出自汉·杨秉《奏劾侯览》。

词语解释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词语出处

西汉.孔鲋《孔丛子.抗志》:不度礼之所在,而阿谀取容,谄莫甚焉。

成语故事

《黔记》一段记载:永乐十三年,廷瓒上言,顷北征颁师,诏至思南务川县大严山,有声连呼万岁者三,咸谓皇上恩威远播,山岳效灵。礼部尚书吕震率群臣上表贺。

蒋廷瓒系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立行省时的首任布政使(相当后来的省长),这位二品封疆大吏上任后办了一些实事,口碑不错,后来一时糊涂,可能是采信了手下人出的馊主意,竟把山谷回音这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硬与皇上恩威远播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上言讨好皇上。礼部尚书吕震为首的一群官员也趁机炒作献媚。好在永乐皇帝不是昏君,他对此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人臣事君,当以道,阿谀取容鄙夫也。呼噪山谷之间,空虚声应,理或有之,岂是异事。布政官不察,以为祥。尔为国之大臣,不能辨其非,又欲进表媚朕,非君子之道。

蒋廷瓒那样的宦贤也编造异事媚上,与阿谀取容鄙夫为伍,朝中大臣们也都行非君子之道,说明当时官场的腐败。其实,阿谀取容现象,在蒋廷瓒之前早已有之,在他之后也没有绝迹,而难能可贵的是永乐皇帝,在一片阿谀取容的声浪中,还能保持几分清醒的头脑,一方面表明他不失为算个理智的明君,另一方面也证明他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如果他连呼噪山谷之间,空虚声应,理或有之,岂是异事都不懂,是肯定要被糊弄得龙颜大喜的,甚至还要奖赏一下群臣,留下千古笑话。

词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采取各种手段去讨好别人。

词语辨析

近义词

苟合取容、阿谀奉承、阿谀逢迎、溜须拍马、阿意取容、阿其所好

反义词

刚正不阿、守正不阿、不卑不亢、风骨峭峻

例句

汉.杨秉《奏劾侯览》: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褎举,以报私惠。

《汉书.匡衡传》: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史记六国表叙》:以心移争利之身,涉严刑之世,不能不阿谀取容,史公伤之,曰:先本绌末,以礼义防於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职是故也。

造句

严酷的法令,加上血腥的清洗,使朝中大臣人人震恐,为保住禄位性命,不得不阿谀取容。

当君主或上级刚愎昏愚时,士大夫常阿谀取容;而当其开明豁达时,他们又犯颜直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