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的解释说明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哀毁骨立的出处/典故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哀毁骨立的例子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哀毁骨立的补充资料

哀毁骨立

哀毁骨立,汉语成语,拼音是āihuǐgǔlì,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出自《后汉书·韦彪传》。

成语注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

成语出处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示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四一回:”素臣见天子哀毁骨立,不忍言归,急入宫面奏天子,欲终丧制。“

清·汤之旭《皇清太学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己已,丁外艰,哀毁骨立,祥祭浚力,疾以营窀穸,族党称孝焉。”

他母亲去世了,他则哀毁骨立。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本就体弱多病的老王哀毁骨立。

成语故事

版本一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东汉时期人。他是西汉丞相韦贤玄孙,东海太守韦弘曾孙,大司马韦赏之孙。

韦彪喜欢钻研学问,见识十分丰富。同时他注重孝道,对父母十分孝顺。父母去世后,他哀痛欲绝三年,不离开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服丧期满,他瘦骨嶙峋,人都变了形,经过好几年的治疗才恢复健康。后来韦彪被朝廷征召,当了大官。

韦彪认为孝道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并对汉章帝建言道:“国家把选拔贤才作为紧要任务,贤才应以孝顺的行为为最重要。孔子说:‘伺候父母亲孝顺的人可以把这种孝顺转变成对国君的忠诚,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有孝子的人家。’忠孝的人,心地厚道;老练的官吏,心地刻薄。”汉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韦彪历仕汉明帝、汉章帝,并深得两帝赏识。他多次向朝廷提出治国良策,大多都得到采纳。

版本二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