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吕洞宾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的解释说明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狗咬吕洞宾 的出处/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咬吕洞宾 的例子
你这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狗咬吕洞宾 的补充资料
狗咬吕洞宾
【狗咬吕洞宾】(gǒuyǎolǚdòngbīn)
解释:吕洞宾: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用来骂人不识好歹。例如:你这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基本释义
【狗咬吕洞宾】(gǒuyǎolǚdòngbīn)
【解释】: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出处】:
1、小说《八仙得道传》第083回“桃花山犬祟王小姐夏口镇狗咬吕洞宾”和第084回:“...只听洞宾啊呀一声,向后便倒。这便是俗语传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幕故事儿。...”
2、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示例】:你这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词性】:形容词,属贬义词。
【近义词】:不识好歹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
故事
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地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进来,贾环只好偷偷地生闷气。
典故传说
关于狗咬吕洞宾的典故与传说。
典故一
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刚开始修道的吕洞宾奉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天犬困于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悯,擅自放哮天犬出来,结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见于小说《八仙得道传》第083回和第084回。
《八仙得道传》
第083回桃花山犬祟王小姐夏口镇狗咬吕洞宾
······
来到门口,知圆袖出一幅布画,吩咐洞宾守候门口,将此画挂在门帘上。看见犬入画中,速将此画收起,卷成一个筒儿,即可使它的骸骨成灰了。洞宾忙道:“方才老师父不是吩咐过了,叫留住它的性命么?”知圆呸了一声,笑道:“这老家伙,便是这等地方讨厌。既来除妖,便该除得干净,又说什么保它性命。既然要保它性命,还是莫管这些闲事好了。猫哭老鼠假慈悲。这等事情,我就最不爱干。”
洞宾听了,默然不语,只得接了画,替他守门。等得知圆进了闺房,忙将画挂将起来。知圆随着员外、夫人走进房内。小姐正睡在床上,罗帐四垂,声息不闻。此外只听得一种狗打鼾息之声。睁眼一看,果然见着一只狰狞可畏的恶犬,蜷伏床下,正在熟睡哩。知圆笑道:“这畜生倒会享福。”即命员外夫妻退后一步,自己仗剑作法,员外夫妻都见有许多神仙神兵突现面前。知圆说明原因,神将们各举兵刃,向小姐的床下打那犬。犬身着刃,大嚎一声,直蹿出来,四面乱咬。神将们的兵器都不能伤它,反被它咬伤了好几个神兵。知圆大怒,仗手中剑亲自动手,那犬也奋利爪相抵抗。知圆的剑舞得如一派银光,见光不见身。那犬可是见过大阵式的神兽,看它不慌不忙,奋力交战,忽而四蹄直扑,忽而张口欲吞。战够多时,剑不能伤犬,犬也不能伤人。毕竟这边神多势壮,那犬孤身难敌。
看看气力将尽,只得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门边,想往外面跑去。抬头一看,见前面是一片绝大园林,有山有水,有树有花,还有许多合它口胃的小动物,如猪、羊、鸡、鹅之类,都在那里自在地游行,很是逍遥舒适。那犬不见则已,一见如此好地方,又且正当力乏肚饿的当儿,如何不想进去?究竟犬的知识远不如人,哪里知道这等园林都是诱它上钩的幻境,它一蹄子跨了进去。外面的吕洞宾,正眼珠不动地看它入了画中,忽然不见,慌忙把画卷起。卷到一半儿,心中猛可记起老僧的话;又想犬主二郎神,和师父等都有交情,如今我害了他的哮天犬,将来叫师父如何见得二郎的面?不如趁此机会,将它放走了吧。如此一想,忙又将画摊开,摊到一半儿,忽然面前跳出一只恶犬,出其不意地向洞宾下体就咬。只听洞宾啊呀一声,向后便倒。这便是世俗相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那件故事儿。
不知洞宾的性命如何,却看下回分解。
第084回受友托嫦娥传青鸟奉帝命星主殖月球
却说吕洞宾初次出家,就得钟离权赐他混元八卦道袍,披在身上。此袍本来不怕水火,不畏刀兵。但是刚巧第一次碰到的对头,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此犬可不比寻常兽类,他从上古以来,一直苦修勤炼,虽然未成仙道,却也成了万劫不坏之体。它的牙齿,又经过千磨万煅,曾随它的主人立过不少功劳,咬死不少妖人鬼怪。自然它那一咬的力量,比平常的刀兵水火,都要厉害到十多倍了。何况那时吕洞宾正是一心为好,只存着救它的念头,怎能防到它一出画圈,正在头昏脑胀的时候,心中又恨极了敌人。它更想不到洞宾展开画图,是为了救它的性命,只想这一派的人,全是它的仇敌,哪里会无端的跑出这样一个救星来呢?因此趁着画图展开的气势,也不问画图如何能开?也不管持画的是什么人?它为了报仇起见,为了逃命起见,总之都不能不拼命向他咬去。上文说过,洞宾的道袍,原只能抵御寻常的水火刀兵,却不能抵抗这哮天犬的牙齿。无意中经它突然一口,咬在小腿子上,自然忍受不住大喊一声,晕扑于地。这便是俗语传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幕故事儿。
这话传说千年,谁也不晓得它的出典。曾有神经敏锐、思想高超的先生们,把这话批评得毫无理由,以为吕洞宾乃是天上的金仙,又是神仙中最有大志,最肯救人苦难的好人,那狗便十分无良,也何能咬在他的身上?即使果然有那种不讲道理的野狗,但吕洞宾又岂是怕它一咬的人?因此认这故事为后人讹传之说,实际上决无此事。这番议论,看去何尝没有理由?但是可惜了这班先生们,只会讲理,不知考据这事的来历。所以弄到一无是处。这也实在不能怪他咧。
废话丢开,再说吕洞宾的道袍,抗不得哮天犬的牙齿,所以一经被咬,便尔晕扑。原因他此时还是血肉之体,怎能受得住妖精所不能受的苦痛。但以哮天犬的厉害,多少妖精死在它的牙齿之下,而吕洞宾独只受伤扑地,还得保全他的性命,这却又不能不归功于道袍遮护之功了。当下哮天犬脱画而去,随后知圆和尚和王员外夫妇救起洞宾。知圆好生埋怨洞宾,说他:“是发了痴病,好容易把这恶犬收住,卷入画中,永无后患。经你这么一放,它的怀恨愈深。明儿再来寻事起来,我却没有那么大工夫替他们守候。这祸既是你闯下的,还得你来替他们办了这事。至于你的伤痛,本是你自己所招,可也怪不得别人了。”说罢,气呼呼地告辞要走。
······
典故二
吕洞宾成仙后,一次路过河边,见一男人淹死在河里,他将死尸捞上来,并且杀了路边的一条狗,挖它的心脏救活男人。没想到男人一醒来,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
吕洞宾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填在狗的胸膛中,救活了狗,然后被活过来的狗追咬。
典故三
苟杳与吕洞宾
吕洞宾没有成仙之前,曾有一个同乡好友,叫作苟杳。苟杳从小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但他本人为人诚恳,读书勤奋,是一个忠厚可亲的人。吕洞宾见他聪明刻苦,很赏识他,便请他到自己的家中居住,希望他能成才。
苟杳感念吕洞宾的恩德,更加刻苦读书,渐渐小有所成。有一天,有一位姓林的客人到吕家做客,见苟杳刻苦用功,为人又忠厚老实,便向吕洞宾提议,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吕洞宾听了,便同意了。他对苟杳说了这件事。苟杳一听,喜出望外,没想到吕洞宾却接着说:“不过贤弟啊,我有一个条件,等你成亲了以后,新娘子要先陪我三宿。”
苟杳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的大哥虽然平时风流放诞,不拘礼法,但他不是这种伤害别人的人啊,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要求呢?他本不愿同意,但无奈自己寄住在人家家中,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思虑再三,他还是答应了。
成亲这天晚上,吕洞宾送走宾客,便径直走进了新房。新娘子正坐在床上。吕洞宾见状,笑了笑,也不说话,拿出一本书,坐在灯下,就埋头读了起来。林小姐左等右等,也不见丈夫来掀自己的盖头,只好自己睡下了。等到天明醒来,吕洞宾早已出去了。一连三天都是如此,林小姐十分伤心,却也没有办法。
等到第四天晚上,苟杳刚一走进新房,就看到新娘正在低头落泪,边哭边说:“郎君为什么一连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顾低头读书?”苟杳听了,十分惊讶,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吕洞宾是怕他贪恋欢愉,忘了读书,所以才用这个办法来激励他啊。
苟杳每日都用功读书,几年以后,他考中了进士,要去外地为官,便告别了吕家。一晃过了好几年。这一年夏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房屋、家产都被烧得所剩无几。吕洞宾便去找苟杳想请他帮帮忙。
苟杳一见吕洞宾来了,非常高兴,欢迎备至。每天都用美酒佳肴来招待他,但就是绝口不提帮忙的事。见到这样的状况,吕洞宾心中明白,真是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昨天还是朋友,转眼之间就不记从前的恩德。他一气之下,便不辞而别,离开了苟杳家。
等他回到家乡,老远就看见原先自己家的地方重新立起了好几间青砖碧瓦的新房子他十分诧异,便连忙走过去,想要看个究竟。可他走到门前,就更吓了一跳:大门两旁贴了白纸,屋子里各处都挂着白色的灯笼,自己的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号啕痛哭。吕洞宾走上前去,叫了她一声。吕洞宾的妻子转头一看,吓得浑身颤抖,问:“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说:“我当然是人了,不信你摸摸看。”他的妻子伸手摸了摸他,果然是人,才定下神来。吕洞宾非常奇怪,便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吕洞宾刚离开家,就来了一帮人,帮吕家重新盖起了房子,说是有人派他们来的。妻子原本十分高兴,可没想到前两天又来了一群人,抬来了一口棺材,说是吕洞宾在苟杳家生了急病,已经死了。吕洞宾的妻子一听,顿时哭得死去活来。今天原本正要下葬,没想到吕洞宾竟回来了。
吕洞宾一听,便明白了,这都是苟杳干的。他拿起一柄斧头,狠狠地劈开了苟杳派人送来的那口棺材,只听咔嚓一声,棺材裂开了,里面全是金银财宝,还有一封信。吕洞宾打开信,只见信上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读罢,又气又笑,说道:“真不愧是我的好贤弟啊!”
从此以后,吕苟两家的关系更好了。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还编成了一句俗语,就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但因为“苟杳”和“狗咬”读音相同,所以传来传去,就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