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文集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范文正公文集叙翻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这以后第三年,经过许郡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给我),嘱托我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能够写出它来。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
暂无!
范文正公文集叙拼音版/注音版
fàn wén zhèng gōng wén jí xù。
范文正公文集叙。
sū shì。
苏轼。
qìng lì sān nián,
庆历三年,
shì shǐ zǒng jiǎo rù xiāng xiào,
轼始总角入乡校,
shì yǒu zì jīng shī lái zhě,
士有自京师来者,
yǐ lǔ rén shí shǒu dào suǒ zuò qìng lì shèng dé shī shì xiāng xiān shēng。
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shì cóng páng kuī guān,
轼从旁窥观,
zé néng sòng xí qí cí,
则能诵习其词,
wèn xiān shēng yǐ suǒ sòng shí yī rén zhě hé rén yě xiān shēng yuē tóng zǐ hé yòng zhī zhī shì yuē cǐ tiān rén yě yé zé bù gǎn zhī ruò yì rén ěr,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
hé wéi qí bù kě xiān shēng qí shì yán,
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
jǐn yǐ gào zhī。
尽以告之。
qiě yuē hán fàn fù ōu yáng,
且曰:“韩、范、富、欧阳,
cǐ sì rén zhě,
此四人者,
rén jié yě。
人杰也。
shí suī wèi jǐn le,
”时虽未尽了,
zé yǐ sī shí zhī yǐ。
则已私识之矣。
jiā yòu èr nián,
嘉祐二年,
shǐ jǔ jìn shì zhì jīng shī,
始举进士至京师,
zé fàn gōng mò。
则范公殁。
jì zàng ér mù bēi chū,
既葬而墓碑出,
dú zhī zhì liú tì,
读之至流涕,
yuē wú dé qí wéi rén。
曰:“吾得其为人。
gài shí yǒu wǔ nián ér bù yī jiàn qí miàn,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qǐ fēi mìng yě yú shì suì dēng dì,
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
shǐ jiàn zhī yú ōu yáng gōng,
始见知于欧阳公,
yīn gōng yǐ shí hán fù,
因公以识韩、富,
jiē yǐ guó shì dài shì,
皆以国士待轼,
yuē hèn zi bù shí fàn wén zhèng gōng。
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qí hòu sān nián,
”其后三年,
guò xǔ,
过许,
shǐ shí gōng zhī zhòng zi jīn chéng xiàng yáo fū。
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yòu liù nián,
又六年,
shǐ jiàn qí shū yí sǒu jīng shī。
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yòu shí yī nián,
又十一年,
suì yǔ qí jì dé rú tóng liáo yú xú。
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jiē yī jiàn rú jiù,
皆一见如旧,
qiě yǐ gōng yí gǎo jiàn shǔ wèi xù。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yòu shí sān nián,
又十三年,
nǎi kè wèi zhī。
乃克为之。
wū hū gōng zhī gōng dé,
呜呼!公之功德,
gài bù dài wén ér xiǎn,
盖不待文而显,
qí wén yì bù dài xù ér chuán。
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rán bù gǎn cí zhě,
然不敢辞者,
zì yǐ bā suì zhī jìng ài gōng,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jīn sì shí qī nián yǐ。
今四十七年矣。
bǐ sān jié zhě,
彼三杰者,
jiē dé cóng zhī yóu,
皆得从之游,
ér gōng dú bù shí,
而公独不识,
yǐ wéi píng shēng zhī hèn。
以为平生之恨。
ruò huò guà míng qí wén zì zhōng,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
yǐ zì tuō yú mén xià shì zhī mò,
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qǐ fēi chóu xī zhī yuàn yě zāi gǔ zhī jūn zǐ,
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
rú yī yǐn tài gōng guǎn zhòng lè yì zhī liú,
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qí wáng bà zhī lüè,
其王霸之略,
jiē sù dìng yú quǎn mǔ zhōng,
皆素定于畎亩中,
fēi shì ér hòu xué zhě yě。
非仕而后学者也。
huái yīn hóu jiàn gāo dì yú hàn zhōng,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
lùn liú xiàng duǎn cháng,
论刘、项短长,
huà qǔ sān qín,
画取三秦,
rú zhǐ zhū zhǎng。
如指诸掌。
jí zuǒ dì dìng tiān xià,
及佐帝定天下,
hàn zhōng zhī yán,
汉中之言,
wú yī bù chóu zhě。
无一不酬者。
zhū gě kǒng míng wò cǎo lú zhōng,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
yǔ xiān zhǔ lùn cáo cāo sūn quán,
与先主论曹操、孙权,
guī qǔ liú zhāng,
规取刘璋,
yīn shǔ zhī zī,
因蜀之资,
yǐ zhēng tiān xià,
以争天下,
zhōng shēn bù yì qí yán。
终身不易其言。
cǐ qǐ kǒu chuán ěr shòu,
此岂口传耳受,
cháng shì wèi zhī,
尝试为之,
ér jiǎo xìng qí huò chéng zhě zāi。
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gōng zài tiān shèng zhōng,
公在天圣中,
jū tài fū rén yōu,
居太夫人忧,
zé yǐ yǒu yōu tiān xià zhì tài píng zhī yì,
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
gù wèi wàn yán shū yǐ yí zǎi xiàng,
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tiān xià chuán sòng。
天下传诵。
zhì yòng wèi jiāng,
至用为将,
zhuó wèi zhí zhèng,
擢为执政,
kǎo qí píng shēng suǒ wéi,
考其平生所为,
wú chū cǐ shū zhě。
无出此书者。
jīn qí jí èr shí juǎn,
今其集二十卷,
wèi shī fù èr bǎi liù shí bā,
为诗赋二百六十八,
wéi wén yī bǎi liù shí wǔ。
为文一百六十五。
qí yú rén yì lǐ yuè,
其于仁、义、礼、乐,
zhōng xìn xiào dì,
忠、信、孝、弟,
gài rú jī kě zhī yú yǐn shí,
盖如饥渴之于饮食,
yù xū yú wàng ér bù kě dé rú huǒ zhī rè,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
rú shuǐ zhī shī,
如水之湿,
gài qí tiān xìng yǒu bù dé bù rán zhě。
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suī nòng hàn xì yǔ,
虽弄翰戏语,
shuài rán ér zuò,
率然而作,
bì guī yú cǐ。
必归于此。
gù tiān xià xìn qí chéng,
故天下信其诚,
zhēng shī zūn zhī。
争师尊之。
kǒng zǐ yuē yǒu dé zhě bì yǒu yán。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fēi yǒu yán yě,
”非有言也,
dé zhī fā yú kǒu zhě yě。
德之发于口者也。
yòu yuē wǒ zhàn zé kè,
又曰:“我战则克,
jì zé shòu fú。
祭则受福。
fēi néng zhàn yě,
”非能战也,
dé zhī jiàn yú nù zhě yě。
德之见于怒者也。
yuán yòu sì nián sì yuè shí yī rì。
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