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记庐山诗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纪,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自记庐山诗翻译文
我苏轼第一次进入庐山,看见山谷奇异秀丽,是平时没有见过的,我的眼睛几乎应接不暇,于是下定决心只是观看不作诗词。不一会就听到山中僧侣和百姓说:“苏子瞻来了!”不知不觉地没有意识中作了一首绝句:“穿着草鞋拄着竹枝,挂着一百个钱在拐杖上到处游荡。可是奇怪深山老林,每个人都能认识我这个沦落的旧官吏。”随后我又讥笑自己刚才的言论有错误,于是又作了两首绝句:“青山就好像从来不相识,高傲的样子与我一点也不亲近。要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改年就是故人。”另一首诗说:“自从过去就一直想静静地欣赏,经常做梦神游在飘渺云彩之间。现在不是在做梦,真地来到了庐山。”
这一天,有人把陈令举所作的《庐山记》寄给我,我一边走一边读,看见其中有的地方提到徐凝、李白赞咏庐山瀑布的诗,不由觉得好笑。开先寺的住持求我作诗,我就作了一首绝句:“玉帝让银河垂下来一股水流,自古以来只有像贬谪下凡神仙一样的李白所作的诗最好。飞流溅起水花不知有多少,何不给徐凝洗一洗他的臭诗。”
在山中南来北往地游览了十多天,我认为山中的名胜奇绝,多不胜数,择其最好的,要数漱玉亭、三峡桥,所以作了《庐山二胜》(即《开先漱玉亭》、《栖贤三峡桥》)两首诗。最后与著名高僧常总老一起游览西林寺,又作了七绝诗一首《题西林石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所做的庐山诗,全部都在这里了。
-
暂无!
自记庐山诗拼音版/注音版
zì jì lú shān shī。
自记庐山诗。
sū shì。
苏轼。
pū chū rù lú shān,
仆初入庐山,
shān gǔ qí xiù,
山谷奇秀,
píng shēng suǒ wèi jiàn,
平生所未见,
dài yìng jiē bù xiá。
殆应接不暇。
suì fā yì bù yù zuò shī。
遂发意不欲作诗。
yǐ ér,
已而,
jiàn shān zhōng sēng sú jiē yún sū zǐ zhān lái yǐ bù jué zuò yī jué yún máng xié qīng zhú zhàng,
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
zì guà bǎi qián yóu。
自挂百钱游。
kě guài shēn shān lǐ,
可怪深山里,
rén rén shí gù hóu。
人人识故侯。
jì zì shěn qián yán zhī miù,
”既自哂前言之谬,
yòu fù zuò liǎng jué,
又复作两绝,
yún qīng shān ruò wú sù,
云:“青山若无素,
yǎn jiǎn bù xiāng qīn。
偃蹇不相亲。
yào shí lú shān miàn,
要识庐山面,
tā nián shì gù rén。
他年是故人。
yòu yún zì xī yì qīng shǎng,
”又云:“自昔忆清赏,
chū yóu yǎo ǎi jiān。
初游杳蔼间。
rú jīn bú shì mèng,
如今不是梦,
zhēn gè shì lú shān。
真个是庐山。
shì rì yǒu yǐ chén lìng jǔ lú shān jì jiàn jì zhě,
”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
qiě xíng qiě dú,
且行且读,
jiàn qí zhōng yún xú níng lǐ bái zhī shī,
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bù jué shī xiào。
不觉失笑。
xuán rù kāi yuán sì,
旋入开元寺,
zhǔ sēng qiú shī,
主僧求诗,
yīn zuò yī jué yún dì qiǎn yín hé yī pài chuí,
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
gǔ lái wéi yǒu zhé xiān cí。
古来惟有谪仙辞。
fēi liú jiàn mò zhī duō shǎo,
飞流溅沫知多少,
bù yǔ xú níng xǐ è shī。
不与徐凝洗恶诗。
wǎng lái shān nán běi shí yú rì,
” 往来山南北十馀日,
yǐ wéi shèng jué,
以为胜绝,
bù kě shèng jì,
不可胜纪,
zé qí yóu zhě,
择其尤者,
mò rú shù yù tíng sān xiá qiáo,
莫如漱玉亭、三峡桥,
gù zuò cǐ èr shī。
故作此二诗。
zuì hòu yǔ zǒng lǎo tóng yóu xī lín,
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
yòu zuò yī jué,
又作一绝,
yún héng kàn chéng lǐng cè chéng fēng,
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dào chù kàn shān liǎo bù tóng。
到处看山了不同。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不识庐山真面目,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缘身在此山中。
pū lú shān shī jǐn yú cǐ yǐ。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自记庐山诗注释
仆:古时男子谦称。
僧俗:出家为僧,在家为俗。
芒鞋:一作“芒鞍”。
百钱:晋朝的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畅饮。
故侯:故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布衣,称为“故侯”,他种的瓜称“故侯瓜”。这里是苏轼自指。
自哂(shěn):自嘲。
偃(yǎn)蹇(jiǎn):高傲的样子。
清尚:清洁高尚。
初游:《东坡全集》中作“神游”。
杳霭(ǎi):云雾弥漫的高处,指庐山。
东令举:即陈舜俞,湖州人,举制科第一,熙宁年间,以不奉行青苗法被废黜,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他相交甚密。
徐凝:中唐诗人,其诗为自居易所重。其《庐山瀑布》诗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旋:随即。
开元寺:在庐山南麓,原为南唐李中主书堂,后为寺。清圣祖更名为秀峰寺。寺西有二瀑,世称东西二瀑。
谪仙:李白诗才奇绝,世称谪仙人。
漱玉亭:在星子县西,位于庐山开元寺后,宋僧若愚建。同三峡桥、西林同为庐山名胜。瀑布落龙湫,流经于此,萦亭而出,有如漱玉。
三峡桥:建于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原称栖贤桥,现名观音桥。
摁老:即庐山东林寺长老常总法师。
西林:即西林寺,庐山三大名寺(西林,东林、大林)之一,晋太元中僧慧永建。
了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在《东坡全集》中,此句为“远近高低各不同”;诗题为《题西林壁》。
-
暂无!
自记庐山诗赏析
《自记庐山诗》是一篇记游文章。从写作方法上着,它与其它文章不同,文章有诗有文,诗以文连缀,文以诗贯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诗话”。从内容上看,它没有直接描写庐山“山谷奇秀”的自然景观,而是着力从作者的耳闻目睹的思辨,引发深刻的哲理,达到一种新的意境。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了苏轼初入庐山的情感。“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文章起笔便开门见山,初见庐山的感受便跃然纸上,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心驰神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又给人一种作者将挥动如椽之笔细致刻画这一“胜绝”景致的感觉。然而,作者却出乎预料地发出了“遂发意不欲作诗”的感叹,使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在“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时,写下了“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知故侯”的诗句。这首诗是一幅自画像。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后,既无公务,又不敢多作诗文,也不敢多与人交往。黄州没有什么名胜,但江南的黄州诸山也是景色佳丽,风雨云月,阴晴朝暮,千姿百态。因此,苏轼经常拄着拐杖,载着酒食,乘舟泛游,聊以自慰。“自挂百钱游”说的是晋朝阮修,常步行旅游,将钱挂在手杖上,遇到酒店,便独自酣饮。“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变为平民,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苏轼以阮修为榜样。以东陵侯自比,是想说明他的处境,同时也反映了他被贬官后的复杂心理状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苏轼被贬后的境遇,也自圆了“遂发意不欲作诗”,还为以后的借庐山写意铺平了道路,可见作者行文的严谨及深厚的文字功底。苏轼是有抱负的,他没有停留在“自挂百钱游”的“故侯”角色上,所以,他“自哂前言之谬”。然而,谬非言之无物,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引出了“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的诗句,同时也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问题。这两首诗是说,今天真的见到了庐山,但是,如果同庐山紊无往来,它就会非常高傲,不和你亲近;要认识它的本来面目,就必须过去就是它的老朋友。现在虽然来到了庐山,而且“不是梦”,但是不和庐山深交,就不可能认识它。文章到这里可算是第一段的结束。这一段着重写了要想了解庐山,就必须同庐山交朋友的道理,引出要想了解一件事情,就必须接触它,了解它,分析它的议论。
接下来是文章的第二段。文中的陈令举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博学强记,举制科第一,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而被废黜。与苏轼友善。作者在庐山群峰中游览名胜时,得陈令举的《庐山记》,边走边读。其中提到了徐凝的描写庐山瀑布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不觉忍不住笑了。庐山瀑布是庐山的景致之一,古人常以此为素材做诗。李白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为后人所传颂,这是他反复体验,细心观察的结果。而中唐诗人徐凝则用自己写庐山瀑布诗来与人争高低,自认为是得意之作,自然让作者所笑。当他进入开元寺时写下了“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的诗句。苏轼做此诗,将论,苏轼在这里对徐诗的贬斥有点过分。对于诗和诗人的评论,往往因人而异,就拿徐凝来说吧,白居易就认为他的诗比张祜(唐代诗人)的诗好。由于苏轼不喜欢徐诗,所以对徐诗贬斥有点过火。
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精华部分。“往来山南北十馀日”的苏轼,一路见闻,“不可胜纪”,虽然作了如漱玉亭、三峡桥等诗,但最著名的也是“仆庐山之诗尽于此矣”的是与宋代名僧、庐山东林寺主常总游西林寺时写下的《题西林壁》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前两旬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接着作者抓住侧看横看山形多变这点发议论:事物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的性质,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身在庐山中往往看不到庐山的全貌或常在庐山,反而熟规走睹,感觉不到庐山的优美。以此比喻为人处事,要对客观事物的总体有正确认识,得超越个人狭小范围,摆脱偏见。诗先写多角度看山,似电影镜头不断转移,形象具体藤变换流动,从而悟出道理,是用比兴手法而非空泛说理,理有情致,诗有辞采,构成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作。《题西林壁》一诗天然浑成,不落臃肿雕琢迹象。它不是以形象取胜。而是以理趣见佳,读起来其理趣一时令人无从捉摸,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其原因就在于它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一些颇富哲理的思想。
全文以文为线,以诗阐发议论,起伏迭宕,结构严谨,取材贴切丽富于变化,《题西林壁》一诗可以说是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苏轼写《自记庐山诗》的真正目的,使读者从中得到裨益。(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