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拼音版/注音版
mǎn tíng fāng。
满庭芳。
sū shì。
苏轼。
xiāng ài diāo pán,
香叆雕盘,
hán shēng bīng zhù,
寒生冰箸,
huà táng bié shì fēng guāng。
画堂别是风光。
zhǔ rén qíng zhòng,
主人情重,
kāi yàn chū hóng zhuāng。
开宴出红妆。
nì yù yuán cuō sù jǐng,
腻玉圆瑳素颈,
ǒu sī nèn xīn zhī xiān shang。
藕丝嫩、新织仙裳。
shuāng gē bà,
双歌罢,
xū yán zhuǎn yuè,
虚檐转月,
yú yùn shàng yōu yáng。
馀韵尚悠扬。
rén jiān hé chǔ yǒu,
人间何处有,
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见惯,
yīng wèi xún cháng。
应谓寻常。
zuò zhōng yǒu kuáng kè,
坐中有狂客,
nǎo luàn chóu cháng。
恼乱愁肠。
bào dào jīn chāi zhuì yě,
报道金钗坠也,
shí zhǐ lù chūn sǔn xiān cháng。
十指露、春笋纤长。
qīn céng jiàn,
亲曾见,
quán shèng sòng yù,
全胜宋玉,
xiǎng xiàng fù gāo táng。
想像赋高唐。
满庭芳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北宋新声,宋人用者甚众。清徐电发《词苑丛谈》谓调名取自唐柳河东《赠江华长老》诗「满庭芳草积」。清朱稚黄《填词名解》则谓:「《满庭芳》采唐吴子华诗『满庭芳草易黄昏。』」按:唐吴子华《废宅》诗有「满庭荒草近黄昏」句,非「芳」字也,今辨之。五代後蜀毛熙震《浣纱溪》词亦有「满庭芳草绿萋萋」句。故调名本意即咏庭院中茂盛之花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周美成词名《锁阳台》。葛常之词有「要看黄昏庭院,横斜映霜月朦胧」句,名《满庭霜》。晁无咎词有「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句,名《潇湘夜雨》。韩涧泉词有「甘棠遗爱,留与话桐乡」句,名《话桐乡》。吴梦窗词因东坡词有「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句,名《江南好》。张野(Yě)夫词名《满庭花》。《清真集》入「中吕调」,《太平乐府》注「中吕宫」,高拭词注「中吕调」。平韵正体者,双调九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平韵,或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过变首句用韵,亦可不用韵,或可连接下面之三字句为五字句,但秦少游词作「消魂」、东坡词作「思量」、周美成词作「年年」均用韵,宜遵从之。此调多四言句、六言句与上三下四句法之七言句,用韵稀密适度,常以四四六或六七句组成句群,尤其两结为三四五句式之句群,故于音蓄顿挫中忽又流动奔放,又因平韵且过变处用短韵,使声韵颇为响亮。此调之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以抒情、议论、写景、叙事、祝颂、酬赠。仄韵者,《乐府雅词》名《转调满庭芳》,双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各四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吕宫引子,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同;又入高大石调正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北曲入中吕调只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上阕略异。《诗馀图谱》载本调亦名《满庭霜》。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实则仅後者之前後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则取柳河东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富山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无题,《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佳人」。
香叆(ài)雕盘:谓香烟缭绕升于雕釉綵盘。龙榆生笺:「叆,乌代切。《玉篇》:『叇叇,云貌。』昭明太子《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复为美玩。』」香叆,龙本作「香?」;
「腻玉圆瑳(cuō)素颈」句:谓歌女之颈项洁白圆润似美玉。傅子立注:「《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柳耆卿词云:『腻玉圆瑳素颈。』」刘尚荣按:「曹子建《洛神赋》见《文选·卷十九》。柳词见《彊村丛书本》柳耆卿《乐章集·卷上·昼夜乐》。」圆瑳,珍重阁本作「圆磋」,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作「圆搓」;瑳,《说文解字》:「玉色鲜白也。」
「藕丝嫩、新织仙裳」句:傅子立注:「老杜《纳凉》诗:『佳人织藕丝。』」刘尚荣按:「《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题作《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织』作『雪』。」龙榆生笺引唐·李长吉《天上谣》诗:「粉霞红绶藕丝裙。」王琦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藉状似藕丝般纤丝所织之裙。
双歌:元延祐本、龙本作「歌声」。
「馀韵尚悠扬」句:傅子立注:「《列子》:『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lì),三日不绝』」刘尚荣按:「事见《列子·汤问篇》。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匮粮』上有『过』字、下又有『歌』字,文句不通,今据珍重阁本及《列子》原文校改。」龙榆生笺引《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司空见惯:傅子立注:「唐杜鸿渐司空镇洛时,刘梦得为苏州刺史,过洛。杜出二妓为宴,酒酣,命妓乞诗于刘。醉甚,就寝。中夜酒醒,见二妇人侍侧,惊问其故。对以席上作诗,司空因命侍寝。令诵其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秋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或云是韦苏州也。」刘尚荣按:「《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侍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孟初中《本事诗·情感》所记与此稍异。又,宋阮松菊《诗话总龟·卷二十六·寄赠门》谓为韦苏州任苏州太守时事也,《类说·卷二十七》诗归韦苏州,《类说·卷五十一》诗归刘梦得。」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狂客:东坡自谓也。
金钗坠也:傅子立注:「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时,杜紫薇为支使,南座有属意之处,索骰子赌酒。牧微吟曰:『骰子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祜应曰:『但知报道金钗落,彷佛还因露指尖。』」刘尚荣按:「事见《唐摭言·卷十三·敏捷》,又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三》引《古今诗话》。」龙榆生笺引唐·韩昌黎《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银烛未消窗送曙,金钗半坠座添春。」
亲曾见:傅子立注:「《孟子》:『岂若吾身亲见之哉。』」刘尚荣按:「句见《孟子·万章上》。」
赋:傅注本作「赴」,义逊,兹从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
「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句:意谓亲眼所见之美人,远胜于宋玉《高唐赋》中所想像之美人。傅子立注:「楚襄王梦与巫山神女接,旦以告宋玉,且言其神女之妙丽。宋玉因为《高唐赋》云。」刘尚荣按:「参见《文选·卷十九·高唐赋序》。『唐』原误作『堂』,据《文选》改。」
-
暂无!
满庭芳赏析
词的上片,一开头先展现出堂宇的一片清凉明丽的夏日景象:雕盘中升腾缭绕着的霭霭烟香,堂上陈置着冬日储存的天然冰块,满屋清香扑鼻,又时感浑身清凉。爽凉舒适的环境,为下文妙丽「红妆」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主人情重」的盛意,进行了渲染。下面「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歌女「啭春莺」的外貌美。而「歌声罢」三句,则极写歌声的馀音回荡,显出灵动悄恍之美。你看,当歌声停歇之後,人们才如梦初醒般看到月光已从静寂的屋檐下爬了进来,因为歌声太迷人了,听得也太专注了,所以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不仅如此,那悠扬美妙的歌声馀音,似乎还在人们耳边飘荡回旋不止呢!这是暗用了《列子·汤问》「曹娥善歌」的故事寓意:「昔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词借此典故,夸张地表现了啭春莺的歌声极强的感染力,有如曹娥的「馀音绕梁」,给人以无限想象的馀地,说明歌女不仅外貌美而其歌声更美。
下片转向了作者对绝代佳人的惊讶和赞叹。「人间,何处有?」像啭春莺这样美貌而绝伦的歌手,人间无处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是寻常。「坐中狂客,恼乱愁肠」,作者不禁为之心绪缭乱,「狂」态百出,不知如何是好了。蓦然间,「报道金钗坠也。」歌女一声尖叫,作者的视线也立即随着她的手伸向地面去捡拾金钗——一只纤长细嫩的手臂煞时从舞袖中袒露出来:十指尖尖,如春笋初发,愈加可爱无比。这个突发的小插曲,却骤然增添了歌女的另一层美丽,启示人们对她整体部位美的想象和思索,意味无穷。于是,词情便顺利地转向了虚处的渲染和烘托:「亲曾见,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意谓:宋玉在其《高唐赋》中塑造的巫峡妙丽神女,是出自他的艺术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我自己这番亲眼所见,却无与伦比,她的美,远远超过了宋玉笔下的神女。这段话,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一如痴人痴话,任其倾慕思恋之情,全从心底款款流出。在感慨万千中,将无穷思绪引向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美人不多见,也难能再相遇,作者此时似乎还交织着一种怅然若失的人生感受,遗憾不已。
这是苏轼一首显著的婉约词,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这首词虽然也受到柳永词的影响——如「腻玉圆搓素颈」,全用柳永《昼夜乐》。然而从词的整体艺术格调来说,它感情纯真丽自然,与柳永词的华丽浓艳不同,而有所超越。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