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法惠寺横翠阁

苏轼 - []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折为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法惠寺横翠阁翻译文

清晨,我见到吴山,像展开的一条绿带;傍晚,我见到吴山,它又仿佛聚合在一块。

吴山是那么地多姿多态,似乎把自己美丽的身形呈现,供人赏玩抒怀。

是谁建造了这座高阁,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只有这绵亘的吴山,从东到西,像是一道帘旌,在我前展开。

春色眼,我却滞留他乡,不知何时回归;人们说秋使人悲伤,谁知道春给人的伤感更加难遣难排。

我已游览过波平静的西湖,却更令我想念家乡的濯锦江;再看见这横翠阁前的山色,不由得又思念起秀丽的峨眉。

哎,这雕栏又能经几番雨?不单是我这凭栏登眺的人儿,倏忽便会龙钟老态。

百年兴废,转眼即过,更使我无限伤悲。

我知道,这华美的楼台,也很快会成为荒草污莱。

可是,那时定然有游人寻觅我的游踪,在这吴山横翠之处,留连忘返,观望徘徊。

网友补充:
    暂无!

法惠寺横翠阁拼音版/注音版

fǎ huì sì héng cuì gé。

法惠寺横翠阁。

sū shì。

苏轼。

cháo jiàn wú shān héng,

朝见吴山横,

mù jiàn wú shān zòng。

暮见吴山纵。

wú shān gù duō tài,

吴山故多态,

zhuǎn zhé wèi jūn róng。

转折为君容。

yōu rén qǐ zhū gé,

幽人起朱阁,

kōng dòng gèng wú wù。

空洞更无物。

wéi yǒu qiān bù gāng,

惟有千步冈,

dōng xī zuò lián é。

东西作帘额。

chūn lái gù guó guī wú qī,

春来故国归无期,

rén yán qiū bēi chūn gèng bēi。

人言秋悲春更悲。

yǐ fàn píng hú sī zhuó jǐn,

已泛平湖思濯锦,

gèng kàn héng cuì yì é méi。

更看横翠忆峨眉。

diāo lán néng dé jǐ shí hǎo,

雕栏能得几时好,

bù dú píng lán rén yì lǎo。

不独凭栏人易老。

bǎi nián xīng fèi gèng kān āi,

百年兴废更堪哀,

xuán zhī cǎo mǎng huà chí tái。

悬知草莽化池台。

yóu rén xún wǒ jiù yóu chù,

游人寻我旧游处,

dàn mì wú shān héng chù lái。

但觅吴山横处来。

法惠寺横翠阁注释

法惠寺:故址在杭州清波门外,旧名兴庆寺,五代时吴越王钱氏所建。

吴山:一名胥山,以旧时山上有伍子胥祠而得名,又叫城隍山,在今杭州市西南。

从:通“纵”。

故态:本来的姿态。

转侧为容:打扮以后,转换不同的角度,让你欣赏。这是把吴山比作美女,用了《战国策·赵策》中“士为知己者,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苏轼还在《和何官六言》中写过“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在《次韵答马中玉》中写过“只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容”的句子,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千步冈:指吴山。

帘额:门窗上挂的帘子,悬在上端,有人的额头。这是把吴山比作法惠寺的帘额。

人言秋悲:宋玉曾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

平湖:指西湖。

濯锦:四川成都有江名锦江,据说在江中濯锦颜色更加鲜明。由于苏轼是四川人,所以他从西湖和吴山联想到锦江和峨嵋山。

悬知:预先知道。

草莽化池台:即池台化为草莽。

网友补充:
    暂无!

法惠寺横翠阁评析

这首杂言古诗是典型的登临诗,与历来登临诗一样,分为二层,即登临所见、由登临而产的感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波折多变,笔法灵活,用语清丽。同时,诗以五言写景,七言抒情,起首四句又杂以民歌体,活泼跳荡,用韵平仄交合,寓以变化。

网友补充:
    暂无!

法惠寺横翠阁赏析

开头四句,“起得峭拔”(纪昀语),直接点出登寺之所见,而省略了登寺的过程。更主要的,是暗示了并非登一次,所以才有“朝”“暮”之说。白看吴山,但见蜿蜒起伏,所以说是“横”;晚上看吴山,只能在夜空中见出轮廓,所以说是“从”(纵)。这一表达方式,与著名的《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相似,可见作者观察的细致。此写山,看似不具体,实则正宋玉《登徒子色赋》中对增之一分则太,减之一分则太,施朱则太红,傅粉则太白的“东家之子”的描写一样,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表现出吴山之美。至此,写山题已足,于是进而写阁。写阁不说其外部之壮丽和内部之清雅,而说“空洞无一物”,这就和题中的“寺”联系起来了。阁中当然不可能空无一物,但佛家宣称“四大皆空”,苏轼本人也曾在《送参寥师》中说过:“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实际上是对“幽人”即佛徒的赞美。

以下分别续足前的意思,“春来”四句承接首四句,写由吴山之美惹动思归之心,因而觉得“秋悲春更悲”。“雕栏”四句承接次四句,写由朱阁之美联想雕栏易朽,致慨于光阴易逝,人无常。这就由乐悲,感情也显得低沉。但末二句又复振起,说人虽然与亭台池阁最终都将化为异物,但吴山存,则诗人的精神亦存,见出乐观和旷达,而这种乐观和旷达又暗与“幽人”数句相承,反映了佛家无无灭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和作者的《前赤壁赋》相对照。在那篇著名的赋里,作者借“客”之口写道:“方其(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又由曹操写到普遍的人:“哀吾之须臾,羡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人们追求永恒不得,是一种永恒的、无法解脱的悲哀,对此,苏轼说:“逝者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彼,而卒莫消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以不变的眼光看待物与我,就能超越具体的悲和喜,与大自然一样,达到永恒。《法惠寺横翠阁》的结尾所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网友补充:
    暂无!

法惠寺横翠阁辑评

清·纪昀:峭杂以曼声,使人怆然而感。

网友补充:
    暂无!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法惠寺横翠阁|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