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回文秋闺怨拼音版/注音版
pú sà mán huí wén qiū guī yuàn。
菩萨蛮 · 回文秋闺怨。
sū shì。
苏轼。
jǐng tóng shuāng zhào xīn zhuāng lěng,
井桐双照新妆冷,
lěng zhuāng xīn zhào shuāng tóng jǐng。
冷妆新照双桐井。
xiū duì jǐng huā chóu,
羞对井花愁,
chóu huā jǐng duì xiū。
愁花井对羞。
yǐng gū lián yè yǒng,
影孤怜夜永,
yǒng yè lián gū yǐng。
永夜怜孤影。
lóu shàng bù yí qiū,
楼上不宜秋,
qiū yí bù shàng lóu。
秋宜不上楼。
菩萨蛮 · 回文秋闺怨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正音谱》注「正宫」。唐苏德祥《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liè)爪角悉备。明霞锦,云鍊水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间,而美丽于中国之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孙孟文《北梦琐言·卷四·温李齐名》:「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簿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菩萨蛮〉》云:「《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后主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涧泉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hōng)日》。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之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回文秋闺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兹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
回文:诗词之一体,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璇玑图》。
桐:《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梧」。
秋: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愁」。
-
暂无!
菩萨蛮 · 回文秋闺怨赏析
上片,运用象徵、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东坡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东坡还是要将象徵萧瑟的「梧桐」,与象徵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美成《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徵、双关的手法,在东坡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