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白居易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 []

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一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其三)】翻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除心中狐疑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当初这两个人就去了,一的真假又有谁忖知道呢?

网友完善【放言五首(其三)】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放言五首(其三)】拼音版/注音版

fàng yán wǔ shǒu qí sān。

放言五首(其三)。

bái jū yì。

白居易。

zèng jūn yī fǎ jué hú yí,

赠君一法决狐疑,

bù yòng zuān guī yǔ zhù shī。

不用钻龟与祝蓍。

shì yù yào shāo sān rì mǎn,

试玉要烧三日满,

biàn cái xū dài qī nián qī。

辨材须待七年期。

zhōu gōng kǒng jù liú yán rì,

周公恐惧流言日,

wáng mǎng qiān gōng wèi cuàn shí。

王莽谦恭未篡时。

xiàng shǐ dāng chū shēn biàn sǐ,

向使当初身便死,

yī shēng zhēn wěi fù shéi zhī。

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其三)】注释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您,这里指作者的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主的权位。

向使:假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武王后,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上证明他对成王是一片忠心。

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在汉末时,他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许多人。《汉书》记载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后来王莽篡汉自立,历史揭露了他虚假的目。

网友完善【放言五首(其三)】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放言五首(其三)】评析

暂无评析

网友完善【放言五首(其三)】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辅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目。“向使当初身便,一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反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网友完善【放言五首(其三)】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放言五首(其三)】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放言五首(其三)】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白居易 - []

白居易,字乐,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白居易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