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 []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刚正、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此时,遇纳谏之圣主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与高司谏书翻译文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屈服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子。

前几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刚正、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一,这是下都知道的。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奇怪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不可勉强改变。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朝廷中的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子的敌人了。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备作皇帝的顾问,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这难道是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假使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从前汉王朝杀害萧望之和王章,估计当时朝廷中的议论,必然不肯明确地说是杀了贤者。相反必然把石显、王凤说成是忠臣,而萧望之和王章作为不贤之人而遭受罪罚。今您真把石显、王凤看作是忠臣吗?萧望之与王章真的不贤吗?当时也有谏官,他们必定不肯承认是害怕灾祸而不向子进言,也必定会说萧望之、王章应该被杀而不值得提出意见的。今您看,他们真的该杀吗?那是只可欺骗当时的人们,而不可欺骗后代的。今您又想欺骗现在的人们,就不怕后代人的不可欺骗吗?何况现在的人也未必就能欺骗啊。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您幸运地于此时,碰到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假您又不说话,那么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昨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网友完善与高司谏书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与高司谏书拼音版/注音版

yǔ gāo sī jiàn shū。

与高司谏书。

ōu yáng xiū。

欧阳修。

xiū dùn shǒu zài bài,

修顿首再拜,

bái sī jiàn zú xià mǒu nián shí qī shí,

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

jiā suí zhōu,

家随州,

jiàn tiān shèng èr nián jìn shì jí dì bǎng,

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

shǐ shí zú xià xìng míng。

始识足下姓名。

shì shí yǔ nián shào,

是时予年少,

wèi yú rén jiē,

未与人接,

yòu jū yuǎn fāng,

又居远方,

dàn wén jīn sòng shè rén xiōng dì,

但闻今宋舍人兄弟,

yǔ yè dào qīng zhèng tiān xiū shù rén zhě,

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

yǐ wén xué dà yǒu míng,

以文学大有名,

hào chēng dé rén。

号称得人。

ér zú xià cè qí jiān,

而足下厕其间,

dú wú zhuō zhuō kě dào shuō zhě,

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yǔ gù yí zú xià bù zhī hé rú rén yě。

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qí hòu gèng shí yī nián,

其后更十一年,

yǔ zài zhì jīng shī,

予再至京师,

zú xià yǐ wèi yù shǐ lǐ xíng,

足下已为御史里行,

rán yóu wèi xiá yī shí zú xià zhī miàn。

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dàn shí shí yú yǔ yǒu yǐn shī lǔ wèn zú xià zhī xián fǒu。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ér shī lǔ shuō zú xià zhèng zhí yǒu xué wèn,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

jūn zǐ rén yě。

君子人也。

yǔ yóu yí zhī。

”予犹疑之。

fū zhèng zhí zhě,

夫正直者,

bù kě qū qǔ yǒu xué wèn zhě,

不可屈曲;有学问者,

bì néng biàn shì fēi。

必能辨是非。

yǐ bù kě qū zhī jié,

以不可屈之节,

yǒu néng biàn shì fēi zhī míng,

有能辨是非之明,

yòu wèi yán shì zhī guān,

又为言事之官,

ér fǔ yǎng mò mò,

而俯仰默默,

wú yì zhòng rén,

无异众人,

shì guǒ xián zhě yé cǐ bù de shǐ yǔ zhī bù yí yě。

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zì zú xià wèi jiàn guān lái,

自足下为谏官来,

shǐ dé xiāng shí。

始得相识。

kǎn rán zhèng sè,

侃然正色,

lùn qián shì shì,

论前世事,

lì lì kě tīng,

历历可听,

bāo biǎn shì fēi,

褒贬是非,

wú yī miù shuō。

无一谬说。

yī chí cǐ biàn yǐ shì rén,

噫!持此辩以示人,

shú bù ài zhī suī yǔ yì yí zú xià zhēn jūn zǐ yě。

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shì yǔ zì wén zú xià zhī míng jí xiāng shí,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

fán shí yǒu sì nián ér sān yí zhī。

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jīn zhě tuī qí shí jī ér jiào zhī,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

rán hòu jué zhī zú xià fēi jūn zǐ yě。

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qián rì fàn xī wén biǎn guān hòu,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

yǔ zú xià xiāng jiàn yú ān dào jiā。

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zú xià dǐ qiào xī wén wéi rén。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yǔ shǐ wén zhī,

予始闻之,

yí shì xì yán jí jiàn shī lǔ,

疑是戏言;及见师鲁,

yì shuō zú xià shēn fēi xī wén suǒ wéi,

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

rán hòu qí yí suì jué。

然后其疑遂决。

xī wén píng shēng gāng zhèng hào xué tōng gǔ jīn,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

qí lì cháo yǒu běn mò,

其立朝有本末,

tiān xià suǒ gòng zhī。

天下所共知。

jīn yòu yǐ yán shì chù zǎi xiàng dé zuì。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zú xià jì bù néng wéi biàn qí fēi gū,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

yòu wèi yǒu shí zhě zhī zé jǐ,

又畏有识者之责己,

suì suí ér dǐ zhī,

遂随而诋之,

yǐ wéi dāng chù,

以为当黜,

shì kě guài yě。

是可怪也。

fū rén zhī xìng,

夫人之性,

gāng guǒ nuò ruǎn,

刚果懦软,

bǐng zhī yú tiān,

禀之于天,

bù kě miǎn qiǎng。

不可勉强。

suī shèng rén yì bù yǐ bù néng zé rén zhī bì néng。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jīn zú xià jiā yǒu lǎo mǔ,

今足下家有老母,

shēn xī guān wèi,

身惜官位,

jù jī hán ér gù lì lù,

惧饥寒而顾利禄,

bù gǎn yī wǔ zǎi xiàng yǐ jìn xíng huò,

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

cǐ nǎi yōng rén zhī cháng qíng,

此乃庸人之常情,

bù guò zuò yī bù cái jiàn guān ěr。

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suī cháo tíng jūn zǐ,

虽朝廷君子,

yì jiāng mǐn zú xià zhī bù néng,

亦将闵足下之不能,

ér bù zé yǐ bì néng yě。

而不责以必能也。

jīn nǎi bù rán,

今乃不然,

fǎn áng rán zì dé,

反昂然自得,

liǎo wú kuì wèi,

了无愧畏,

biàn huǐ qí xián yǐ wéi dāng chù,

便毁其贤以为当黜,

shù hū shì jǐ bù yán zhī guò。

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fū lì suǒ bù gǎn wéi,

夫力所不敢为,

nǎi yú zhě zhī bù dǎi yǐ zhì wén qí guò,

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

cǐ jūn zǐ zhī zéi yě。

此君子之贼也。

qiě xī wén guǒ bù xián xié zì sān sì nián lái,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

cóng dà lǐ sì chéng zhì qián xíng yuán wài láng,

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

zuò dài zhì rì,

作待制日,

rì bèi gù wèn,

日备顾问,

jīn bān xíng zhōng wú yǔ bǐ zhě。

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shì tiān zǐ zhòu yòng bù xián zhī rén fū shǐ tiān zǐ dài bù xián yǐ wéi xián,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

shì cōng míng yǒu suǒ wèi jǐn。

是聪明有所未尽。

zú xià shēn wéi sī jiàn,

足下身为司谏,

nǎi ěr mù zhī guān,

乃耳目之官,

dāng qí zhòu yòng shí,

当其骤用时,

hé bù yī wèi tiān zǐ biàn qí bù xián,

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

fǎn mò mò wú yī yǔ dài qí zì bài,

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

rán hòu suí ér fēi zhī。

然后随而非之。

ruò guǒ xián xié zé jīn rì tiān zǐ yǔ zǎi xiàng yǐ wǔ yì zhú xián rén,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

zú xià bù dé bù yán。

足下不得不言。

shì zé zú xià yǐ xī wén wèi xián,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

yì bù miǎn zé yǐ wéi bù xián,

亦不免责;以为不贤,

yì bù miǎn zé,

亦不免责,

dà dǐ zuì zài mò mò ěr。

大抵罪在默默尔。

xī hàn shā xiāo wàng zhī yǔ wáng zhāng,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

jì qí dāng shí zhī yì,

计其当时之议,

bì bù kěn míng yán shā xián zhě yě。

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

bì yǐ shí xiǎn wáng fèng wèi zhōng chén,

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

wàng zhī yǔ zhāng wèi bù xián ér bèi zuì yě。

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jīn zú xià shì shí xiǎn wáng fèng guǒ zhōng xié wàng zhī yǔ zhāng guǒ bù xián xié dāng shí yì yǒu jiàn chén,

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

bì bù kěn zì yán wèi huò ér bù jiàn,

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

yì bì yuē dāng zhū ér bù zú jiàn yě。

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

jīn zú xià shì zhī,

今足下视之,

guǒ dāng zhū xié shì zhí kě qī dāng shí zhī rén,

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

ér bù kě qī hòu shì yě。

而不可欺后世也。

jīn zú xià yòu yù qī jīn rén,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

ér bù jù hòu shì zhī bù kě qī xié kuàng jīn zhī rén wèi kě qī yě。

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fú yǐ jīn huáng dì jí wèi yǐ lái,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

jìn yòng jiàn chén,

进用谏臣,

róng nà yán lùn,

容纳言论,

rú cáo xiū gǔ liú yuè suī mò,

如曹修古、刘越虽殁,

yóu bèi bāo chēng。

犹被褒称。

jīn xī wén yǔ kǒng dào fǔ jiē zì jiàn zhēng zhuó yòng。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zú xià xìng shēng cǐ shí,

足下幸生此时,

yù nà jiàn zhī shèng zhǔ rú cǐ,

遇纳谏之圣主如此,

yóu bù gǎn yī yán,

犹不敢一言,

hé yě qián rì yòu wén yù shǐ tái bǎng cháo táng,

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

jiè bǎi guān bù dé yuè zhí yán shì,

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

shì kě yán zhě wéi jiàn chén ěr。

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ruò zú xià yòu suì bù yán,

若足下又遂不言,

shì tiān xià wú de yán zhě yě。

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zú xià zài qí wèi ér bù yán,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

biàn dāng qù zhī,

便当去之,

wú fáng tā rén zhī kān qí rèn zhě yě。

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zuó rì ān dào biǎn guān,

昨日安道贬官,

shī lǔ dài zuì,

师鲁待罪,

zú xià yóu néng yǐ miàn mù jiàn shì dài fū,

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

chū rù cháo zhōng chēng jiàn guān,

出入朝中称谏官,

shì zú xià bù f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ěr。

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suǒ kě xī zhě,

所可惜者,

shèng cháo yǒu shì,

圣朝有事,

jiàn guān bù yán ér shǐ tā rén yán zhī,

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

shū zài shǐ cè,

书在史册,

tā rì wèi cháo tíng xiū zhě,

他日为朝廷羞者,

zú xià yě。

足下也。

chūn qiū zhī fǎ,

《春秋》之法,

zé xián zhě bèi。

责贤者备。

jīn mǒu qū qū yóu wàng zú xià zhī néng yī yán zhě,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

bù rěn biàn jué zú xià,

不忍便绝足下,

ér bù yǐ xián zhě zé yě。

而不以贤者责也。

ruò yóu yǐ wèi xī wén bù xián ér dāng zhú,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

zé yǔ jīn suǒ yán rú cǐ,

则予今所言如此,

nǎi shì péng xié zhī rén ěr。

乃是朋邪之人尔。

yuàn zú xià zhí xié cǐ shū yú cháo,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

shǐ zhèng yǔ zuì ér zhū zhī,

使正予罪而诛之,

shǐ tiān xià jiē shì rán zhī xī wén zhī dāng zhú,

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

yì jiàn chén zhī yī xiào yě。

亦谏臣之一効也。

qián rì zú xià zài ān dào jiā,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

zhào yǔ wǎng lùn xī wén zhī shì。

召予往论希文之事。

shí zuò yǒu tā kè,

时坐有他客,

bù néng jǐn suǒ huái。

不能尽所怀。

gù zhé bù qū qū,

故辄布区区,

fú wéi xìng chá,

伏惟幸察,

bù xuān。

不宣。

xiū zài bài。

修再拜。

与高司谏书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完善与高司谏书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与高司谏书评析

《与高司谏书》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这封信写于1037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了这封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这封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

网友完善与高司谏书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与高司谏书赏析

《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一、反话正说,直砭肌骨。开篇一段,欧阳修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欧阳修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二疑其品节问题。欧阳修坦言他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子人也”。在这里,作者提出他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三疑作者本人的判断近乎有误,几乎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子了。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子了。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不可谓不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子也”。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层层蓄势,反话正说,笔触激荡,大有针砭肌骨的锋利。

二、对比叙事,戳其贼貌。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同情之心,不说欧阳修在心底潜隐着“猩猩相惜”之意。范仲淹“平刚正,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更令人激愤不平。欧阳修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卑鄙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子之贼”了。欧文层层推理,婉曲中显现出绵透辟的说理格,让人无可辩驳,无可回避。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历历分明。作者在文中活画出高司谏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和贼貌。

三、穷究其理,无可遁形。欧阳修绵深厚的说理论证格还表现在他能够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出奇崛笔力。他依理说事,直言范仲淹正直的操守与超群的才具,并以此来反责高司谏:“倘使范仲淹能力不及,品节不当,却能在朝为官多年,你身为朝廷谏官,岂不有失职之实?而当其为皇帝‘骤用’之际并无谏讽之语,一旦官事颓败,却又刻意逐贤,不正是谄媚权贵以自保、诋毁贤人以自高吗?”欧阳修义正词严,理据充分,透辟深邃,极尽论说家义理、考据范,让对方无可遁形,真相毕露。

这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文正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从语言格上讲,欧阳修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他的喜怒爱憎情感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骨。

网友完善与高司谏书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与高司谏书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与高司谏书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欧阳修 -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与高司谏书|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欧阳修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