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陆游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诉衷情令】

陆游 -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暗旧貂裘。

胡未灭,先秋,泪空流。此谁料,心在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令】翻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已经盖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边已呈秋,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山,今却一辈子老于沧洲!

网友完善【诉衷情令】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诉衷情令】拼音版/注音版

sù zhōng qíng lìng。

诉衷情令。

lù yóu。

陆游。

dāng nián wàn lǐ mì fēng hóu,

当年万里觅封侯,

pǐ mǎ shù liáng zhōu。

匹马戍梁州。

guān hé mèng duàn hé chǔ,

关河梦断何处,

chén àn jiù diāo qiú。

尘暗旧貂裘。

hú wèi miè,

胡未灭,

bìn xiān qiū,

鬓先秋,

lèi kōng liú。

泪空流。

cǐ shēng shuí liào,

此生谁料,

xīn zài tiān shān,

心在天山,

shēn lǎo cāng zhōu。

身老沧洲。

【诉衷情令】注释

诉衷情令: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发。秋:秋,比喻年老白。

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网友完善【诉衷情令】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诉衷情令】评析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网友完善【诉衷情令】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诉衷情令】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令》。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铁”,无奈“报国欲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秋波媚·七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堆积之暗淡画,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促,说尽平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流年暗度,两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老大矣。然而,即使假数年,双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和愤慨。“此谁料,心在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反省现实。“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谁料”即“谁料此”。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一心要搏击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网友完善【诉衷情令】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诉衷情令】辑评

陆永品:陆游于六十五岁被罢官,以后曾担任过闲官,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闲居在家乡山阴的镜湖边。对于陆游这样以身许国、胸怀壮志的人,这种活使他难以忍受。他不能理解,也万没有想到,为什么国难当头,他竟然报国无门,而落得心系前线、闲老家乡的境地。因此,在词的结尾,他以山代指南宋抗金的西北前线,以沧洲代指自己闲居的湖边,痛苦地发出了“此谁料,心在山,身老沧洲”的呼喊。这是爱国诗人内心矛盾的自白,也抒写了他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

王方俊、张曾峒: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格。

网友完善【诉衷情令】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陆游 - []

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陆陶山孙,陆宰子。少有文名。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宋髙宗绍兴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为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复置前列,因论恢复,为桧黜落。桧,绍兴二十八年(西元一一五八年)始为福州宁德主簿(清乾隆《宁德县志·巻三》)。绍兴三十年(西元一一六〇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巻一百八十五》)。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巻一百九十一》)兼宗正簿。宋孝宗即位,迁枢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诉衷情令|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陆游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