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原文】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仇兆鳌:太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
朱谏《李诗选注》:句法清新,出于天授。唐人之为短律,率多雕琢,白自脑中流出,不求巧而自巧,非唐人所能及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三、四流走,竟亦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须整齐。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意在不尽矣,太白犹不失斯意。」
凌宏宪《唐诗广选》:蒋春甫曰:不如此接,便无生气(「此地」二句下)。
吴烻《唐诗直解》:评:不刻不浅,自是爽词。
《唐风怀》:质公曰:倏忽万里,念此黯然销魂。
《唐诗归折衷》:唐云:起极弘远(首二句下)。唐云:接得轻便(「此地」二句下)。唐云:结更凄楚(末二句下)。吴敬夫云:深情婉转,老致纷披,便可与老杜「带甲满天地」同读。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前解叙送别之地,后解言送友之情。
屈复《唐诗成法》:「青山」、「白水」,先写送别之地,如此佳景为「孤篷万里」对照。「此地」紧接上二句,「一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又分写。「自兹」二字,人、地总结。八止写「马鸣」,黯然销魂,见于言外。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
施重光《唐诗近体》:每句整齐。结得洒脱,悠然不尽。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青莲五律无一首不意在笔先,扫尽人千百言,破空而下。
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五、六澹荡凄远,胜多多语。
- 上元侍宴
- 嘲布谷
- 少年游
- 处士妻十首
- 阊门舟中戏作呈伯原志东其一
- 江行
- 过故凌京兆汝成墓有感
- 后九日重与应李诸君水头放舟
- 乙亥生日病中作
- 后嘉鱼诗
- 织图二十三首浴蚕
- 复雪
- 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
- 台州四诗
- 续游十二首
- 隐泉诗院杂咏和马专城韵八首栖云亭
- 送张学士归蜀省亲
- 咏史诗朝歌
- 短檠
- 淮南九日有怀寄宝应廖明府
- 云锦溪棹歌五首
- 李微之
- 题公震小景
- 柳梢青 · 和螺川
- 送苏明府入觐二首
- 缘识
- 故尚书懿敏王公挽词
- 有怀容州杜丈
- 夏日陪葛刺史胡少府吕尹汪三山人饮曹公东湖水亭
- 从军行三首其二
- 题画
-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 行边
- 送谢伯仪守开州
- 闲庭
- 杂诗平韵
- 怀莹上人
- 鸭滩
- 铜岭吊古
- 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六首
- 三师石塔
- 东风第一枝 · 宿雨初晴,春光欲尽,用渼溪调联句
- 赵次珊馆长重葺舫斋用朱椒堂韵自述属和
- 祭告南岳杂诗
- 周自庵师七十生辰,献诗四首,次陶心云韵
- 山房同端日迟兰公不至
- 迁居颍谷
- 环翠亭
- 绕佛阁
- 待潮顾浦宿耕者张钦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