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骆宾王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犹寒。

【于易水送人】翻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逝,今这易还那样凄寒。

网友完善【于易水送人】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于易水送人】拼音版/注音版

yú yì shuǐ sòng rén。

于易水送人。

luò bīn wáng。

骆宾王。

cǐ dì bié yàn dān,

此地别燕丹,

zhuàng shì fā chōng guān。

壮士发冲冠。

xī shí rén yǐ méi,

昔时人已没,

jīn rì shuǐ yóu hán。

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注释

: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中易、北易,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萧萧兮易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岸边。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列传》:“相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即“殁”,

:指易

犹:仍然。

网友完善【于易水送人】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于易水送人】评析

此诗描述作者在易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网友完善【于易水送人】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于易水送人】赏析

清人陈熙晋说:“临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的统治深为不,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壮别和此刻之易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向知心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剑,高歌一送”的壮别场景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网友完善【于易水送人】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于易水送人】辑评

《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只就地摹写,不添一意,而气概横绝。

《唐诗直解》:似无味,然未尝不佳。

《诗辩坻》:临《易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游刃此,何等高笔!

《增订唐诗摘钞》:因临易而想古人,其犹寒,侠气凛然,

《而庵说唐诗》:何作此变徵声……寓意深远,人卒未知也。

《网师园唐诗笺》:末句黯然。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地”二字有无限凭吊意,因地意,并不说到自身,此已足。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网友完善【于易水送人】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骆宾王 - []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武则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骆宾王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