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刘禹锡

秋风引

刘禹锡 - []

何处秋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翻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的声音。

网友补充:
    暂无!

秋风引拼音版/注音版

qiū fēng yǐn。

秋风引。

liú yǔ xī。

刘禹锡。

hé chǔ qiū fēng zhì xiāo xiāo sòng yàn qún。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zhāo lái rù tíng shù,

朝来入庭树,

gū kè zuì xiān wén。

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注释

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至:到。

萧萧:形容吹树木的声音。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逝,淡淡寒波。”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这里指诗人自己。闻:听到。

网友补充:
    暂无!

秋风引评析

此诗表写秋,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着笔,始终只就秋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网友补充:
    暂无!

秋风引赏析

诗以“秋”为题;首句“何处秋至”,就题发问,摇曳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辞》“秋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这首《秋引》前两句所写的秋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写起,就秋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诗中之人还没有露,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已为“孤客”所“闻”。这里,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着笔,始终只就秋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照说,秋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网友补充:
    暂无!

秋风引辑评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李云: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最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克曰:人情之真,非老于世故者不能道此。

《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秋起而雁南矣,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吴昌棋曰:用意最妙。

《唐诗笺注》:谁不闻而曰“最先闻”,孤客触绪惊心,形容尽矣。若说“不堪闻”,便浅。

《诗法易简录》:李锳:咏秋必有闻此秋者,妙在“最先”二字为“孤客”写神,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唐诗归》:钟惺云:“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唐诗别裁集》:沈德潜:“若说‘不堪闻’,便浅。”

《唐诗笺要》:梦得《鄂渚留别》末云:“欲问江深浅,应远别情。”情思不剧,与此诗皆陶冶乐府而得。

《唐诗选胜直解》:无形,随四时之气而,曰何处惊之也。秋秋雁并在一时,若送之者然,况万物经秋,皆将黄落逐臣孤客,无难为情,曰“入庭树”,曰“最先闻”,惊心更早,宋玉悲秋,略与仿佛。

《诗境浅说续编》:四序迭更,一岁之常例,惟乍逢秋至,其容则高日晶,其气则山川寂寥。别有一种感人意味,况涯孤客,入耳先惊,能无惆怅?苏颋之《汾上惊秋》,韦应物之《淮南闻雁》,皆同此感也。

网友补充:
    暂无!
秋风引作者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 []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秋风引|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刘禹锡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