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刘禹锡

竹枝词(其二)

刘禹锡 - []

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词(其二)翻译文

巴山楚江上雨多,巴人擅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网友补充:
    暂无!

竹枝词(其二)拼音版/注音版

zhú zhī cí qí èr。

竹枝词(其二)。

liú yǔ xī。

刘禹锡。

chǔ shuǐ bā shān jiāng yǔ duō,

楚水巴山江雨多,

bā rén néng chàng běn xiāng gē。

巴人能唱本乡歌。

jīn zhāo běi kè sī guī qù,

今朝北客思归去,

huí rù gē nà pī lǜ luó。

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词(其二)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巴山:

名。一名乳。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楚注之,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北魏郦道元《经注·丹》)。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泛指巴蜀一带。

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

巴人:古巴州人。古曲名。“《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纥(hé)那: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网友补充:
    暂无!

竹枝词(其二)评析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首诗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全诗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网友补充:
    暂无!

竹枝词(其二)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俗和男女爱情,富于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此为其二。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上加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情为文人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网友补充:
    暂无!

竹枝词(其二)辑评

《诗辩诋》: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网友补充:
    暂无!

刘禹锡 - []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竹枝词(其二)|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刘禹锡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