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拼音版/注音版
dú mèng cháng jūn chuán。
读《孟尝君传》。
wáng ān shí。
王安石。
shì jiē chēng mèng cháng jūn néng dé shì,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shì yǐ gù guī zhī,
士以故归之,
ér zú lài qí lì,
而卒赖其力,
yǐ tuō yú hǔ bào zhī qín。
以脱于虎豹之秦。
jiē hū mèng cháng jūn tè jī míng gǒu dào zhī xióng ěr,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qǐ zú yǐ yán dé shì bù rán,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
shàn qí zhī qiáng,
擅齐之强,
dé yī shì yān,
得一士焉,
yí kě yǐ nán miàn ér zhì qín,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shàng hé qǔ jī míng gǒu dào zhī lì zāi fū jī míng gǒu dào zhī chū qí mén,
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cǐ shì zhī suǒ yǐ bù zhì yě。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注释
称:称颂,赞扬。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归:投奔、投靠。
卒(zú):终于、最终。
赖:依仗、依靠。
其:指门下士。
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残暴的秦国。
特:只、仅、不过。
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雄:长、首领。
耳:罢了。
擅(shàn):拥有。
宜:应该。
制:制服。
夫:发语词。
-
暂无!
读《孟尝君传》赏析
王安石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全文只有四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摆出待批驳的观点,说明世人对孟尝君的传统看法:“孟尝君能得士”。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士以故归之”,这是概括地说;一个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是从具体事例说。乾净利落,开门见山竖起了要论驳的靶子,可谓“立”。
第二层先用感叹词“嗟呼”加强语气,然后直接了当地驳斥“孟尝君能得士”的说法,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能得士呢?斩钉截铁,一下子就把“士”和“鸡鸣狗盗”之辈区别看来,开语警策,反驳有力,将“世皆称”云云一笔扫倒,此可谓“驳”。
第三层转折腾挪,加深反驳之意,用反证法提出自己对“士”的标准的看法:“士”必须是可赖以谋国制敌的能人,凭仗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士”,就可以使齐国成为霸主,制服秦国。正因孟尝君手下无一真正的“士”,才导致要靠鸡鸣狗盗之徒来帮助孟尝君逃脱秦国,从而证明孟尝君的“士”不足以称为“士”,用事实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的看法。新意独出,直追根本,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谓“转”。
第四层承接上文,深入一层,运用逻辑推理解析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又驳首句所讲的“士以故归之”,下断语作结,补足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批驳。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真正的士是不会跟孟尝君走的,这一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不容置辩,此可谓“断”。
全篇紧紧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驳,一转,一断,把孟尝君能得士传统看法一笔扫到,虽转折三次但严谨自然,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语简意深,文短气长,尺幅中具有千里之势,读起来又抑扬顿挫,声韵谐美。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气势、音韵之胜,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敏锐卓绝和写作技巧的高超纯熟。
作者以异于传统的“士”的标准,反驳了史书中所羡称的“孟尝君能得士”之说。对于“士”的这一独特理解和对传统之说的断然否定,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自许自负的态度和睨视世俗的胸襟。作者的议论新颖精警,而妙在不觉牵强附会。全文九十字,四句话四层意思,简洁紧凑,极尽转折腾挪之能事。首层提出论点,语势缓和;二、三两层为驳论,辞气凌厉,顿作巨澜;末层似老吏断狱牢,起得缓,接得陡,结得疾,为短论的杰构。
-
暂无!
读《孟尝君传》辑评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二十》:转折有力,首尾无百馀字,严劲紧束,而宛转凡四五处,此笔力之绝。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五》:笔力简而健。
宋·李涂《文章精义》:文章有短而转折多气长者,韩退之《送董邵南序》、王介甫《读〈孟尝君传〉》是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凿凿只是四笔,笔笔如一寸之铁。不可得而屈也。读之可以想见先生生平执拗,乃是一段气力。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文不满百宁,而抑扬吞吐,曲尽其妙。
清·吴汝纶:此文乃短篇中之极则,雄迈英爽,跌宕变化,故能尺幅中具有万里波涛之势。
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序论》: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渠作文直不屑用前人一字,此所以高。其削尽肤庸,一气转折处,最当玩。
清·吕留良《古文精选·王文》:陡绝处全在一结,然欲取陡势,须向前迤逦处先安顿得地步好。
沈德潜《评注唐宋八家文古文读本·卷三十》: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
-
暂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王安石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