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王安石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 []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实游处相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下之理得矣。今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事、徵利、拒谏,以致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事;为下理财,不为徵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翻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实您交往相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当做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幹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网友完善【答司马谏议书】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答司马谏议书】拼音版/注音版

dá sī mǎ jiàn yì shū。

答司马谏议书。

wáng ān shí。

王安石。

mǒu qǐ zuó rì méng jiào,

某启: 昨日蒙教,

qiè yǐ wéi yǔ jūn shí yóu chù xiāng hǎo zhī rì jiǔ,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ér yì shì měi bù hé,

而议事每不合,

suǒ cāo zhī shù duō yì gù yě。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suī yù qiáng guā,

虽欲强聒,

zhōng bì bù méng jiàn chá,

终必不蒙见察,

gù lüè shàng bào,

故略上报,

bù fù yī yī zì biàn。

不复一一自辨。

zhòng niàn méng jūn shí shì yù hòu,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yú fǎn fù bù yí lǔ mǎng,

于反覆不宜卤莽,

gù jīn jù dào suǒ yǐ,

故今具道所以,

jì jūn shí huò jiàn shù yě。

冀君实或见恕也。

gài rú zhě suǒ zhēng,

盖儒者所争,

yóu zài míng shí,

尤在名实,

míng shí yǐ míng,

名实已明,

ér tiān xià zhī lǐ dé yǐ。

而天下之理得矣。

jīn jūn shí suǒ yǐ jiàn jiào zhě,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yǐ wéi qīn guān shēng shì zhēng lì jù jiàn,

以为侵官、生事、徵利、拒谏,

yǐ zhì tiān xià yuàn bàng yě。

以致天下怨谤也。

mǒu zé yǐ wèi shòu mìng yú rén zhǔ,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yì fǎ dù ér xiū zhī yú cháo tíng,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yǐ shòu zhī yú yǒu sī,

以授之于有司,

bù wéi qīn guān jǔ xiān wáng zhī zhèng,

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

yǐ xīng lì chú bì,

以兴利除弊,

bù wéi shēng shì wèi tiān xià lǐ cái,

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

bù wéi zhēng lì bì xié shuō,

不为徵利;辟邪说,

nán rén rén,

难壬人,

bù wéi jù jiàn。

不为拒谏。

zhì yú yuàn fěi zhī duō,

至于怨诽之多,

zé gù qián zhī qí rú cǐ yě。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rén xí yú gǒu qiě fēi yī rì,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shì dài fū duō yǐ bù xù guó shì tóng sú zì mèi yú zhòng wéi shàn,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shàng nǎi yù biàn cǐ,

上乃欲变此,

ér mǒu bù liàng dí zhī zhòng guǎ,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yù chū lì zhù shàng yǐ kàng zhī,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zé zhòng hé wéi ér bù xiōng xiōng rán pán gēng zhī qiān,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

xū yuàn zhě mín yě,

胥怨者民也,

fēi tè cháo tíng shì dài fū ér yǐ。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pán gēng bù wéi yuàn zhě gù gǎi qí dù,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dù yì ér hòu dòng,

度义而后动,

shì ér bú jiàn kě huǐ gù yě。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rú jūn shí zé wǒ yǐ zài wèi jiǔ,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wèi néng zhù shàng dà yǒu wéi,

未能助上大有为,

yǐ gào zé sī mín,

以膏泽斯民,

zé mǒu zhī zuì yǐ rú yuē jīn rì dāng yī qiè bù shì shì,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shǒu qián suǒ wéi ér yǐ,

守前所为而已,

zé fēi mǒu zhī suǒ gǎn zhī。

则非某之所敢知。

wú yóu huì wù,

无由会晤,

bù rèn qū qū xiàng wǎng zhī zhì。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注释

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1086),字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主国政。次年为相.废除新法。为相八个,追封温国公。

某:自称。

启:写信说明事情。

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

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

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

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操:持,使用。

术:方法,主张。

强聒(guō):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

略:简略。

上报:给您写。

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

重(chóng)念:再三想想。

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

反覆:指书信往来。

卤莽:简慢无礼。

具道:详细说明。

所以:原委。

冀(jì):希望。

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名实:名义和实际。

怨谤(bàng):怨恨,指责。

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

修:修订。

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

举:推行。

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驳斥、排除。

难(nàn):责难。

壬(rén)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

固:本来。

前:预先。

恤(xù):关心。

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

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乃:却。

抗:抵制,斗争。

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灾。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事见《尚书·盘庚》。

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

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做得对。

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

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

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

不任(rén)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

网友完善【答司马谏议书】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答司马谏议书】评析

本文节选自《临川先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事、徵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网友完善【答司马谏议书】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答司马谏议书】赏析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事、徵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使司马光很是舒服;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这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第二句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司马光见解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多讲几句,一定得不到见察;对于洋洋洒洒三千馀字的来信,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白辨。第二层是:经过仔细考虑,司马光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来,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宽恕。这里说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方法,又显示出冷静沉着。

第二段是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问题一一名实问题。名正则言顺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场,对同样一件事(即“实”)是否合理(即“名”是否“正”)就会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侵官、事、徵利、拒谏,以致下怨谤”。这些责难,果就事论事地一一加以辩解,那就很可能会因为对方抓住了一些表现象或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招架,越辩解越显得理亏;必须站在高处,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先驳“侵官”。作者不去牵涉实行新法是否侵夺了政府有关机构的某些权力这些具体现象,而是大处着眼,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次驳“事”。“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事扰民”。再驳“徵利”。只用“为下理财”一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徵利,而在于为谁徵利。根本出发点正确,“徵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然后驳“拒谏”。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佞)人”便与拒谏马牛不相及。最后讲到“怨诽之多”,却不再从正反驳,仅用“固前知其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并由此引出下一段议论。

这一段,从回答对方的责难这个角度说,是辩解,是“守”;但由于作者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这种辩解就绝非单纯的招架防守,而是守中有攻。例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的同时,也就反过来间接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不为下兴利除弊的错误。特别是“辟邪说,难壬人”的说法,更毫不客气地将对方置于壬人邪说代言人的难堪境地。当然,对司马光的揭露和进攻,主要还在下一段。

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先指出: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忧国事、附和流俗、讨众人为处世的良方。在王安石的诗文中,“苟且”是因循保守的同义语;而“俗”与“众”则是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这里揭示出他们的精神貌和思想实质,正为下文皇帝的“欲变此”和自己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因此接着讲到“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只是说明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然,却丝毫不意味着他们的有理和有力。接下来,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答书写到这里,似乎话已说尽。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表明态度:“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这篇信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进行的,它是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网友完善【答司马谏议书】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答司马谏议书】辑评

清·刘熙载:半山(即王安石)文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

清·吴汝纶:固由兀傲性成,究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此。

网友完善【答司马谏议书】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王安石 -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王安石 - 我爱学习网